新疆矿产开发:决不“雪上加霜”
2013年06月24日 15:14 7549次浏览 来源: 中国冶金报 分类: 重点新闻
“吃干榨尽”的“生态账”
在“矿业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理念的指引下,新疆冶金矿山企业走向了绿色发展的道路。各矿山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通过挖潜和产业延伸,实现资源的二次开发,提高资源深加工的程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矿山的使用和服务年限;二是加强矿产资源和矿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三是通过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形成新的矿业发展模式。
企业在矿产开发中不仅算资源的经济账,还细算绿色生态的环保账,尽量把资源“吃干榨尽”,实现零排放。各矿山企业不仅对有工业价值的共生矿和伴生矿进行综合利用,还对尾矿和尾渣资源等“三废”资源,进行再加工和再利用,使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与此同时,新疆的铁矿回采品位也已经从45%下降到了28%。请看三则实例:
例一:石棉尾矿加工铁精粉
日前,国内率先应用的一条两套利用石棉尾矿提炼铁精粉的生产线,已在新疆若羌县依吞布拉克工业园内联动试车成功,年产30万吨铁精粉的生产线也于5月底正式投产。当地石棉矿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近50年的生产过程,已经产生超亿吨的石棉尾矿,常年裸露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上文提到的铁精粉生产线,可将不值钱的石棉尾矿加工成铁精粉和球团,用于钢铁生产。据投资该生产线的德鹏公司董事长介绍,若羌的石棉尾矿量相当大,按照年产30万吨铁精粉来计算,可以生产30年~50年。目前,还很少有人尝试从石棉尾矿中提取铁精粉。石棉尾矿含铁量高,初选后通过干选、湿选等工艺提高含铁量,再进一步加工成铁精粉。经反复研究和多次实践表明,这是一套成熟的技术流程。该项目一期和二期生产铁精粉、球团;2014年将建成第二条生产线,届时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万吨铁精粉,同时可整合园区其他企业生产的铁精粉,加工成球团提高附加值,产值将达到8亿元,利税有望达到1亿元。
例二:铜矿山尾矿也可获得铁精粉
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国家级大型铜矿阿舍勒铜矿是我国西北地区大型火山喷发沉积而成的黄铁矿型铜、锌多金属矿床,原探明的矿石储量为3800万吨,伴生有铁、锌、金、银等,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二大铜矿。近两年,福建紫金矿业集团开始在尾矿上动脑筋。该铜矿每年有130万吨尾矿堆积在尾矿库里。尾矿中含有30%的铁和33%的硫,同时含有锌、金、银等金属。如果把这些金属全部提炼出来,尾矿便成了零尾渣。目前,该企业已对废弃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年可获得30万吨铁精粉,使资源的产业链条得到延伸,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实现了“零排放”。
例三:铁矿山尾矿经济可观
新疆雅满苏铁矿过去50多年累计剥岩5000多万吨,开采露天铁矿1520万吨,累计正常损失矿石45.34万吨,平均损失率为2.98%;剥离平台平均含矿率为0.89%,品位为45%,共计有45万吨铁矿残留在其中,造成了资源浪费,但有很大的利用空间。雅矿公司把它视为财富开始回收利用。该矿从2000年开始选矿,几年来已经外排尾矿245万吨。投产初期,由于工艺和操作水平等因素制约,尾矿中含铁量很高,经化验分析含铁品位平均达到20%,有的时段高达25%,这一指标甚至超过了内地一些低品位矿山的开采品位。按照20%的品位计算,有近50万吨的铁矿资源残留在尾矿中。现在,该矿已经开始对尾矿进行浮选和磁选,按年回收65.01%的铁精粉5万吨计算,年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新疆松湖铁矿资源储量超过5000万吨,2012年铁精粉产量达到50多万吨。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高标准尾矿坝是新疆冶金系统投资大、标准高的尾矿坝。从2012年开始,该矿与科研单位协作对尾矿渣进行试验,确定了尾矿再利用的可行性。他们投入800万元建设尾矿再选项目,运用挖砂船将尾矿渣抽送至螺旋溜槽进行重选,选出55%的铁精粉,其余尾渣制作成免烧砖或复垦。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