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国际消息面影响下的金属走势
2013年06月19日 10:34 1875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美国经济:
美国5月季调后CPI月率上升0.1%,升幅低于预期
美国劳工部(DepartmentofLabor)周二(6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月仅微幅走高,这暗示在全球经济放缓及本国薪资涨幅趋缓之际,美国通胀压力依然温和。
数据显示,美国5月季调后CPI月率上升0.1%,升幅低于预期的0.2%,前值下降0.4%;未季调CPI年率上升1.4%,一如市场预期,前值上升1.1%。
5月未季调消费者物价指数为232.945,前值为232.531。
扣除食品和能源后,5月季调后核心CPI月率上升0.2%,前值上升0.1%;未季调核心CPI年率上升1.7%,前值上升1.7%。核心CPI数据符合市场预期。
当月,能源价格较上月上涨0.4%,汽油价格和新车价格较上月持平,食品价格则下跌0.1%。
此外,美国5月实际收入月率下降0.1%,预期上升0.1%,前值修正为上升0.3%,初值持平。
美国5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增加至91.4万户
美国商务部(CommerceDepartment)周二(6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增加至91.4万户,主要受到多户型家庭住房开工推动,但增幅不及预期。
具体数据显示,美国5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增加至91.4万户,预期增至95万户,4月份由85.3万户修正为85.6万户;5月新屋开工年化月率上升6.8%,4月份由下降16.5%修正为下降14.8%。
美国5月营建许可总数97.4万户,预期为97.5万户,4月份维持在100.5万户不变;5月营建许可月率下降3.1%,4月份维持在上升12.9%不变。
美国5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增加至91.4万户,增幅不及预期。
美国商务部表示,独栋家庭住房开工在5月份上升0.3%至59.9万户,结束之前两个月的下滑趋势,4月为下滑2.1%;超过五户的多户型家庭住房(稳定性极差)开工在5月份大幅上升21.6%至31.5万户,4月大幅回落37.8%。
美国商务部指出,美国5月份独栋家庭住房营建许可增至62.2万户,创2008年5月份以来新高。
最新的美国住房数据表明,美国住房市场正稳步改善,使得美国经济在遭遇政府减支和制造业疲软之际还能获得支撑。住房营建活动能够影响到广泛的就业人群,包括建筑材料销售、木工和电气等领域。
美国6月15日当周ICSC-高盛连锁店销售较上周增长0.3%
美国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CSC)和高盛(GoldmanSachs)周二(6月18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6月15日当周ICSC-高盛连锁店销售较上周增长0.3%,此前一周为下降2.7%。
同时,美国6月15日当周ICSC-高盛连锁店销售年率上升2.5%,前值上升2.2%。
ICSC预计,6月份同店销售将增长3%-3.5%。
美国6月15日当周红皮书商业零售销售年率增长2.9%
红皮书研究机构(RedbookResearch)周二(6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15日当周红皮书商业零售销售年率增长2.9%,前值增长2.8%。
6月前两周,连锁店销售较上年同期增长2.9%,较5月同期下滑0.4%。
IMF呼吁美联储审慎“退出”宽松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近日发布的美国经济年度评估报告中,将2014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3%下调至2.7%,主要理由是“政府开支过快削减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同时,IMF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2.2%放缓至1.9%。
IMF表示,尽管面临挑战,但美国经济复苏的性质正发生改变,房价和建筑业活动逐步回升,家庭资产状况增强,就业市场也在好转。IMF建议,美联储至少应在2013年底前继续实施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IMF认为,尽管美联储宽松举措有引发新金融问题的风险,但这些举措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多于弊端。IMF同时呼吁美联储在宽松政策的退出问题上需要向市场释放明确信号,并称这对于减少市场震荡风险及确保长期利率平稳至关重要。
IMF警告,尽管美国方面采取强有力措施来加强金融系统,但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也显示出新的不稳定迹象。由于低利率挤压利息收益空间,美国地区银行在利率和信贷风险这两方面的敞口正在上升。此外,有关借款成本可能上升的预期将导致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尤其会引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