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试点首个碳排放交易所
2013年06月18日 9:25 2913次浏览 来源: 人民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深圳试点中国首个碳排放权交易所,6月18日正式上线交易6月17日,主题为“低碳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的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拉开帷幕。首部《深圳绿皮书:深圳低碳发展报告(2013)》正式发布,阐述了深圳绿色低碳实践和创新的发展状况,展现了近年来深圳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成效。
与此同时,深圳碳交易平台也在6月16日正式挂牌,并将于6月18日正式上线交易。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城市。
竞争性博弈分配1亿吨碳排放配额据介绍,碳排放交易是为了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被交易的产品以一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基本单位。
在碳排放交易中,一份碳配额代表了在国家或者工业设施减排目标下被允许排放的一吨碳当量。其交易价格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也包括这些交易量能否被国家或者企业用于履行其所承担的强制减排目标。
深圳此次上线的碳交易平台,属于强制交易市场。它是为达到法律强制减排要求而产生的市场,在市场中,排放配额不足的企业为避免超额排放带来的经济处罚,要向拥有多余配额的企业购买排放权。
深圳碳交易平台设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该所注册地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注册资本3亿元。2011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深圳成为我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地之一。2012年12月30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这是国内首部专门规范碳排放管理的地方法规。
目前,深圳已初步完成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工作,在有效核查的基础上,采用竞争性博弈分配办法,对深圳市年排放量在5000吨以上的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配额分配。分配的碳排放配额约1亿吨,超过2013—2015年全市碳排放总量的40%。
碳交易市场启动后,为防止部分控排企业通过不法手段逃避履行控制碳排放义务,深圳市政府还将会同供电、供油和供气等部门,共同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
深圳还将依托注册在前海的碳排放权交易所,大力发展碳交易市场,推动人民币成为跨境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据透露,第一笔碳交易价格预计每吨在30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在4.5美元至5.5美元之间,相当于美国加州碳交易市场碳价的一半。
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就是要建立“碳”意识“中国本身由于能源利用率不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对碳排放交易需求较强。通过碳排放交易试点,能够控制国内的碳排放总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量。”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表示。
中国目前GDP在全世界占10%,但是能耗占20%,碳排放占到全世界的25%,减排压力巨大。“中国的碳排放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实际上也是在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红利’。”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