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超2100亿 广东LED产业领跑全国

2013年06月14日 9:1 383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155127797

广东LED产业蓬勃发展。

  3000,还是4000个?广东LED产业规模为全国第一,但企业数谁也说不准。除了个别的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可以说是铺天盖地。
  珠三角自2008年开始在市政照明试用LED灯,厂家和产品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价钱也天差地别。一位负责应用的地方科技局局长回忆道:“国家有关LED的标准体系滞后,我们很难分出产品高低。结果,先期试装的LED路灯,过一段时间就冒出质量问题。”
  广东省政府推行在公共照明领域全面普及LED照明产品,的确有风险:LED产业和产品毕竟是新兴的,质量不稳定会损害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形象。因此,我省政府部门,特别是主抓这一产业的科技部门,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地开展工作;又要在这复杂的河道上搭桥铺路,促进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他们创新性地提出标杆体系、光组件模式和产业技术路线图,启动LED质量与可靠性的云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这在全国LED产业都引起积极反响,成为政府规范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去年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下,广东LED产业仍以近40%的幅度增长,产值超过2100亿元,产值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率先建立质量评价标杆体系
  广东LED发展的一大特色,是由省政府总体部署发展战略。在“十二五”期间我省设立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4.5亿元。另一方面,省科技厅全面介入LED产业及其应用的战略布署。实际上,科技部门原先介入只是技术创新的这一环,后来发现应用与创新密不可分,就将产业规范标准和推广应用都抓起来了。有外省的同志形容,广东的LED是整体地列阵前进。
  在广东去年出台的公共照明领域LED方案中,有一条指标独具粤味:“推广工程使用的产品必须是我省LED标杆体系推荐目录产品”。这一个“门槛”,曾经引起外省同行的争议,被说成是广东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
  然而,这正是广东省在LED产业发展中应对最大挑战的有力举措。LED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很多技术还不成熟不稳定,性能标准和检测方法也滞后,造成产品质量评价的不统一,市场上的产品鱼目混珠,加大了市场培育的阻力。一些大用户便自己找检测机构一批一次地检测,或者要求生产厂先部分试安装。但这仍然无法科学地评价产品质量,也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负担。事实上,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初期的共性问题行业标准、技术指标缺失。
  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表示:“由于LED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换代速度很快,国家还难于建立统一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因此,省科技厅要借鉴国际领先的标杆法管理原理,率先建立LED产品质量评价标杆体系,遴选排名靠前的产品,编制标杆产品采购推荐目录,这对于现阶段产业和应用都是必要的。”
  于是,省科技厅牵头,与质检部门、业界专家和企业界经过多次研究,制定出中国首个以龙头企业的质量标准为基础设计的LED标杆体系。
  “为了顺应LED行业瞬息万变的要求,标杆指数相对于标准有一定前瞻性,并且是动态、开放的,随着产业发展和市场情况进行更新。”参与体系制定工作的赛宝实验室主任蒋春旭介绍。
  为了防止企业销售产品与参评样本不一致,标杆体系规定: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有权对市场上贴有分级标识的产品进行检查,若未达标将取消该产品甚至产品所属单位的认证资格。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