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源独立”催生国际油气新格局
2013年05月27日 9:42 5122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油气供应区域化初见雏形
当美国从欧佩克的原油进口量创下新低的同时,从加拿大的进口和对其出口却均创新高。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石油供应的战略收缩。和加拿大的紧密合作是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的战略依托。
美国的原油出口全部流向加拿大,因为根据现行法律,美国原油出口几乎全部受到限制,仅加拿大例外,几乎可以自动获批。美国之所以加大对加拿大的出口,是因为从墨西哥湾到美国东海岸的运费(船只挂美国旗帜),反而比到加拿大东海岸运费贵(船只挂外国旗帜)。美国的一些炼厂更适合炼加拿大的“酸油”(含硫量高),而美国的一些高质、低硫原油却适合在加拿大炼。今年2月,当美国原油进口总量创下730万桶/日的17年新低时,从加拿大进口的原油却达到280万桶/日的历史新高。由此可见,美国和加拿大油气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之高。
在这种区域合作的示范作用下,全球油气市场隐约呈现出一种区域化的趋势。多个油气生产中心的兴起,也将促使各大消费中心就近寻找新的油源,反之,油气生产区也会积极对接主要的消费中心,以保证自己的消费市场和油气出口安全。
在此背景下,美国率先锁定了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南美的委内瑞拉等诸多产油国,并将触角延伸至大西洋(600558,股吧)东岸,形成“大西洋供需区”;西欧发达国家在不得不依赖俄罗斯的情况下加大了从中亚北非进口的力度,形成“环欧供需区”。而以中、日、韩、印为代表的东亚消费中心,则更加明确中东这个主渠道,中国应试图拓展俄罗斯、中亚的油气进口,联合东亚国家确定“中东—东亚”供需大布局,通过中亚从陆上打通与中东对接的通道,打造“中东—东亚”的“大中东战略”,以此形成“环亚供需区”。
西方发达国家能源需求总量的下降,更加突出了亚洲国家在能源需求版图中的地位,全球“能源生产中心西移,消费重心东倾”的趋势日渐明显。全球能源供方都将目光瞄准了东方,尤以中东为甚。俄罗斯、中亚,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地球另一端的委内瑞拉、安哥拉都在积极开拓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毫无疑问,全球能源供方将更加积极地对接东方。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