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停止对铜贸易商开立信用证

2013年05月22日 10:15 421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铜贸企业通过虚假贸易套利的行为,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国际铜价近期连续下跌,市场开始担心铜贸企业步钢贸企业的后尘。
  昨日(5月21日),记者了解到,已有部分银行对铜贸易企业暂停开具信用证。
  某国有大行对公业务人士告诉记者,外贸企业主要通过“内保外贷”来套利,内地银行和香港银行分享中间收入,“扰乱了经济秩序,给人民币带来冲击”。

  铜贸商信用证收紧
  自2月4日走到8346美元/吨、380美分/磅高位后,伦敦铜和美精铜连就开始下跌。4月18日~23日,美精铜连在306美分/磅的低点徘徊,比前期高点大跌近20%。
  随后铜价有所回升,但一些银行仍担心铜贸企业的资金断链。华东一家城商行行长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该行已停止铜融资的信用证业务。
  北方一家城商行地方支行行长也表示,“钢贸出风险后,我们对金属贸易的把关会更严格。近期对铜的信贷支持会有所收紧,不过不是针对所有企业,国有或其他一些有抵押物的企业,我们会放心一些。”
  国内一家贸易企业人士表示,银行开信用证的“漏洞”很多,进口铜还在保税区时,就会有很多买家和卖家,3个月内可周转多次,进出口贸易数据也被刷高。
  记者了解到,与钢贸企业不同,铜贸企业较少出现重复抵押换贷款的现象。但信用证带杠杆,如果通过“内保外贷”进行汇差或利差的套利,银行就有风险。此外,铜贸企业还可在信用证到期前把库存卖掉,把这笔资金用于短期投资,资金链的风险随之放大。
  “不仅是铜,其他商品也有这样的情况,这才是最近有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的主要原因。”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热钱专家黎友焕对记者表示。

  套利产业链揭底
  深圳银监局在4月24日下发的《关于对保税区企业相关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称,一季度深圳进出口贸易出现异常增长,主因是在福田和沙头角两个保税区,部分出口企业利用深港汇差、利差套利。
  昨日,某国有大行对公业务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贸企业主要是通过“内保外贷”来套利。
  “以前我做"内保外贷"时,内地美元存款利率是4%,香港美元贷款利率是3%。假设企业进口100万美元货物,通过"内保外贷",先把100万美元交给深圳分行,深圳分行开具保函,让香港分行把100万美元支付给香港出口商。香港分行同意深圳分行1年后才还款,于是内地客户就可赚1万美元无风险利差。”上述人士说。
  这位人士说,在这1万美元的利差中,外贸企业会拿走70%~80%,剩下的由深圳分行和香港分行平分。而且,“也不一定要同一家银行操作,如果有外资行愿给2.9%的贷款利率,我们也可以合作。”
  据介绍,黄金和珠宝更易套利。“珠宝附加值高,企业先进口未加工的,套一次利差,稍作加工后再以更高价格出口,其实香港、内地的企业都是一个老板,顺利的话一周可周转两次,”上述人士指出,“这扰乱了经济秩序,给人民币带来冲击。”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