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污水淘金记

2013年05月22日 8:22 77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40个人的环保企业采取先进技术,从上千万吨铜矿污水中每年淘出近千吨铜金属,累计获得数千万元利润。这是江西省江铜百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百泰公司”)创造的生态环保产业传奇。
  我国是世界矿业大国。采矿污水“淘金”模式的复制和推广对提升我国矿业环保水平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对缓解当前因大规模采矿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有重大意义。

  露天铜矿藏“炼金器”
  德兴铜矿地处江西省德兴市境内,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铜矿,产铜约占全国的1/5,居全国之首。
  春夏之交,记者来到了位于崇山峻岭之间的江西德兴铜矿,漩涡状的超大矿坑赫然入目。由收集水管和巨大槽罐组成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耸立在低矮小山坡上;黄褐色的混浊矿区污水通过两个收集管道,源源不断进入了巨大的储水罐中。污水经过石灰石沉淀,通过层层过滤置换分选,含在污水中的铜被充分吸收,沉淀物成为黑乎乎的铜精矿,最后流出的是清澈尾水用于矿区降尘。
  这就是藏在亚洲最大露天铜矿里的“炼金器”。
  德兴铜矿日采选处理能力为13万吨,同时每天还会产生大约3万吨的酸性废水。这些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并有一定的污染性,其中也含有少量的铜金属。
  2007年7月,通过国际招标,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加拿大百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按50:50的出资比例,成立合资企业——江铜百泰公司,应用国际先进技术从废水中回收资源并达标处理,主要是从酸性废水中回收有价金属。
  江铜百泰公司党委书记张兆阳告诉记者,公司通过利用化学硫化技术,将矿山酸性废水化身为“资源”,综合利用废水能力为2.4万吨/天,从中回收硫化铜,回收率为95%。“污水中获得的铜精矿品位在35%,比一般铜精矿还要高。每年可回收850吨铜金属。”
  据了解,从2008年建设完成并逐步投产,到今年一季度,江铜百泰公司40名员工从污水中淘出了3000多吨铜金属,创造了5700多万元的利润。
  江铜百泰公司不仅将污水中的铜等重金属元素吸收,处理过后的尾水也物尽其用。众所周知,大范围的矿区裸露开采,尘土飞扬,污染环境,影响矿区人员身体健康,需要通过管道在采矿区喷洒水防尘。
  德兴铜矿负责人介绍,江西铜业目前每生产一吨铜耗水10吨。根据环保要求,今年江西铜业吨铜耗水量要下降20%,“把处置后的尾水用于喷洒降尘,将大大降低吨铜耗水量”。
  目前,德兴铜矿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前列,被国土资源部评为首批绿色矿山,并获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特等奖。

无标题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德兴铜矿工业水处理站。朱国平 摄

  再造一个小铜矿
  矿区污水治理一直是行业难题。污水分布广,中低浓度金属含量污水处理回收难度大,企业治污一直处于贴钱状态。
  在2008年之前,德兴铜矿的中低含铜采矿污水主要通过工业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德兴铜矿负责人介绍,原来污水治理技术只能够对高浓度的金属含量污水进行金属回收处理,实现经济效益。
  对100毫克以下铜金属离子/升的中低浓度污水,只能够通过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完成,每处理一吨污水要花4元钱左右,一年需要上千万元的污水处理费用。
  江铜百泰公司采用的化学硫化工艺则能够对中低浓度污水实现金属回收,获得经济效益。公司经理兰秋平告诉记者,该工艺是将含铜酸性水与电石渣或石灰石混合,经沉淀去除三价铁,并通过精确控制,进行硫化反应,经浓缩沉淀得到硫化铜精矿。而原来的化学硫化工艺不稳定,成本控制难,获得铜精矿品位只有10%。
  “最新引进的工艺在原有化学硫化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创新,实现了对原有工艺流程的精确化控制和相关参数的修正,使得原料投入减少,铜金属回收率提高。”兰秋平说,这种工艺具有明显优势,可将污水中铜离子含量从每升100毫克降到每升0.5毫克。
  经综合成本测算,江铜百泰公司每吨污水处理成本才1.9元,产出一吨铜的成本是2万多元。按如今每年可产铜850吨、每吨铜约5万元售价计算,经济收益非常可观。
  江铜百泰公司加方代表叶松林说,每年800多吨铜金属的产量,相当于一个小型铜矿的规模。这样一个规模的铜矿需要三四百名员工才能运行,而我们这里只需要40人。更为关键的是,在生产铜的同时,我们不是在破坏环境,而是在处理污水,保护环境。
  “目前,江铜百泰公司正在进行新的项目创新,提炼废水中的镍钴金属。这个项目实施后,可以进一步提升外排水的品质。”叶松林表示,公司仍将采用化学硫化工艺回收镍钴,经浓缩压滤得到镍钴混合精矿。预计每年可回收镍钴各15吨。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