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铜模式调查
2013年05月06日 13:19 9682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网 分类: 铜资讯
融资铜真正的风险症结在哪里?
既然融资铜贷款风险与铜价暴跌没有必然的关系,那么融资铜真正的风险在哪里?
据了解,融资铜授信方式分为贸易融资和传统融资两种。国内的融资铜是传统融资模式,即国内融资客和国内融资银行之间的融资,融资企业主要是通过各类担保、不动产抵押等形式向国内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实质是传统融资。
国外的融资铜是做真正的贸易融资,“融资铜”庄家和境外融资银行之间的融资,主要是通过对仓储管理公司的捆绑,对融资项下货权进行监管,最终对回款实施封闭管理,典型的贸易融资。
“融资铜”的一手庄家,多为大型贸易商,国有、民营企业为主,如五矿、迈科、万向等公司,在境外有成熟的融资结算平台。国内融资客主要是通过这几家主要进口商进行融资铜操作。
“贸易融资和传统融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融资体系,铜价的涨跌对国内融资客没有任何影响。”一国内某大型券商金属行业研究员分析指出,融资铜风险得一分为二来看,问题出在国内融资铜的传统融资方式上。
在传统融资业务中,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一般难以科学准确地加以确定,且容易产生资金挪用风险。
贸易融资的关键就是银行依托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和信誉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资金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授信。
来源:上海某大宗商品贸易公司内部资料
而融资铜的模式就是铜融资企业先向银行交付进口电解铜总额20%左右的保证金,申请开立期限为90天或180天的远期信用证,报关进口抛售现货,快的话,4到5个银行工作日就能完成一个周期,利用时间差,相当于从银行套取了一笔短期融资。然后,将这这些套取来的的资金拿去做高风险的投机,如放高利贷、做房产投机。当信用证即将到期的时候可进行新的交易,“以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
“像钢贸商一样,融资铜企业套现的钱大部分都投资到房地产、期货、股票等高风险行业,不可避免会造成银行坏账。”浙江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员坦言,融资铜贷款的核心风险在于融资客利用银行授信套现的资金能不能按期归还给银行、高风险投机能否获得预期收益。跟铜价下跌无关,和钢贸信贷危机完全是两个概念。
前述贸易公司老总亦称,整个摧毁的不是电解铜或钢材,而是国内银行的授信体系,唯一受伤的就是银行。
为何受伤的总是银行?
无论是从授信方式、还是操作模式、风险症结来分析,铜价暴跌所触发的“融资铜”崩盘或者爆仓概率不太高。
“即使崩塌也将是国内银行的授信体系,为啥国内银行仅凭一纸T/R(信托收据)就把货放给了那些融资客呢?”上述贸易公司老总反问,“你去卖,卖完了还我,其实融资客已经在2、3天内把货卖掉了,价格已经锁掉了,(风险)与铜价无关。是国内银行传统授信体系问题。”
据了解,国内银行传统的授信体系基于各类担保、不动产抵押等形式申请授信额度,担保中互保联保的问题在钢贸信贷危机中已充分暴露,不动产抵押也普遍存在高估值等问题。
“此次铜贸风险对银行的冲击不亚于钢贸,”前述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员忧心忡忡地说,凡涉铜银行几乎无一幸免。
多位铜贸商亦向21世纪网透露,经济发达、金融创新活跃的温州、江浙一带已成为融资铜信贷风险重灾区。
“前段时间监管部门已下发相关自查通知,要求各大银行自查融资铜贸易。江浙地区银行貌似将会被叫停融资铜业务。”上海一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透露。
“银行对融资铜风险心知肚明,但涉铜已深,想及时抽身也抽不回来了,”一铜贸商告诉21世纪网。他分析,在目前的授信体系下,每一次信贷危机爆发,受伤的最终肯定是银行。
多位商业银行人士透露,目前银行处理融资铜主要采取“还本挂息”的方式,银行拖着被诉融资铜企业和法院一起来进行调解,基本上是1到10年的期限归还本金。
“许多做担保的朋友已经被约去谈话了,”上述铜贸商说,融资铜导致的银行坏账风险将于6月20日左右银行半年报发布时集中曝光,已经无法再隐藏了。银行一方面在做“坏账核销”,一方面在做“还本挂息”。
“真正导致目前这种状况的或是4万亿的过度投资,产能过剩,” 前述贸易公司老总坦言,一些夸大的需求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