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国际挑战

2013年04月18日 9:2 151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中国产业的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改变了传统的世界经济格局,使得许多国家心态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不再将中国的发展看成是机遇,而是当作威胁。中国的对外正常贸易和投资正招致更大的遏制和不公正对待,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日益突出,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约占全球贸易救济调查数量的四分之一。美国国会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对中国收购美国企业予以否决,施压中国人民币汇率升值,给中国出口产业带来很大影响。各地区纷纷建立区域一体化的自由贸易区,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贸易构成障碍。
  世界产业发展转型和转移给中国产业带来新的挑战。
  发达国家在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其大量一流人才、高水平科研院所、完善的市场机制、成熟的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在新兴产业方面保持强大优势。欧美国家为解决国内就业、海外供应链过长和经济复苏等问题,纷纷在税收、外贸以及投资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美国借助在劳动生产率、物流、美元贬值以及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其在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家电和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家具、金属制品、塑料和橡胶及运输工具等产业投资的回归。美国佳顿集团、卡特彼勒、福特汽车等企业已经考虑或正在将原先位于海外的生产基地迁回美国本土,星巴克、GE等公司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把制造业的工作岗位转回到美国本土。
  东南亚、南亚等国依靠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优势,承接了更多原本由中国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资开始向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国家转移,如三星、佳能等已经在越南开设工厂。
  此外,中国产业还受到激烈的国际资源争夺、全球供应链风险、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和食品安全、水危机、国际恐怖主义、全球流行性疾病、全球环境保护、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地区冲突如中日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 等国际性或地区性问题的影响。
  显然,降低中国产业未来发展的外部风险,实现中国产业与世界各国产业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魏际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