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伞”遮断船舶兼并重组“甘露”
2013年04月11日 10:59 4004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地方保护不可取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委在年初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又一次将船舶兼并重组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实际上,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业界也提出了开展兼并重组活动的建议,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兼并重组活动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业内人士指出,地方保护无疑是开展兼并重组活动的最大阻力。
船舶工业涉及面广,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素有“综合工业之冠”之称。同时,其又是技术、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直接和间接为地方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对地方GDP的贡献率非常高。国内不少沿海沿江城市将船舶工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甚至是第一产业给予极大支持,希望通过当地船舶工业的发展,带动产值、税收和就业的增长。如果其区域内的船舶企业被兼并重组,势必会导致产权或所有权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船舶企业陷入困境,地方政府也不乐意看到其被兼并重组,而是试图通过督促银行提供贷款等所谓“雪中送炭”的方法为其“输血”。
本应是市场主导的兼并重组活动,行政干预或多或少唱起了主角,严重干扰了兼并重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利用行政手段来“保全”企业,虽然可以暂时止住地方利益的流失,但会使企业形成“后台”依赖,从而缺乏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培育品牌的动力,最终结果也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对整个行业来讲,由于地方保护“作祟”,很多落后的船舶企业得到保护,仍然在低效率运行,而很多优势船舶企业因为无法根据发展需要自由地开展兼并重组,难以做大做强,容易形成“小的死不了,大的活不好”的现象,进而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层出不穷,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岸线资源。
因此,要促进船舶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要顺利地开展兼并重组活动,打破地方保护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