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国家部委重要政策消息速递

2013年03月27日 10:13 106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发改委:2月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12.5%


  发改委网站消息,受来水偏枯影响,2月份全国水电发电量增速较1月份有所回落,当月水电发电量完成3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为2012年5月份以来最低增速。其中,国家电网调度口径水电发电量为263.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8%,南方电网统调水电完成97.6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3.3%。

今年铁路预算258亿 比去年执行额降超5成


  铁道部改革,今年铁路投资额度能否按期完成,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话题。出乎意料的是,财政部网站25日公布的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显示:铁路运输预算数为258.9亿元,比2012年执行数减少346.07亿元,下降57.2%。这组数据被解读为“今年铁路运输中央预算比去年执行数下降近六成”,从而引发了铁路建设步伐可能放缓的担忧。

国土部完成华北地下水污染调查 四部委制定治理方案


  备受关注的我国北方地下水污染问题,首次有了一份较为权威和系统的调查报告。
  由国土资源部下属科研机构耗时6年初步完成的这项研究,对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已无Ⅰ类地下水。可以直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则占56.55%以上。
  采样调查发现,35.47%采样点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轻污染为主,中污染、较重污染、严重污染、极重污染的地下水均未超过总取样点数的10%。
  该项调查所针对的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的全部平原区以及山东、河南位于黄河以北的平原区,居住有约1.3亿人口,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基地。
  “华北平原75%以上的用水需求依靠地下水解决。”国土资源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对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家底,制定更为科学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
  不过他承认,由于取样有限,只能大体上反映出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的趋势,以后还可以做得更为细致,掌握更为全面的数据。
  另据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对本报介绍,由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联合编制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复,有望于近日发布。
  四部委制定治理方案
  该项调查选取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为污染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调查,华北平原有12.2%的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了“三氮”污染;7.6%的地下水遭受了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中以铅污染最为严重,铬(六价)污染次之。
  华北平原有毒有害有机物超标率较低,但检出率较高,局部污染比较严重。遭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占总取样点数的24.62%,主要为轻污染的地下水。
  调查项目组认为,华北平原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加剧使得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加重。
  大量未加处理的工业、生活污水通过渗坑、渗井、排污渠向地下、地表排放,是造成各类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调查统计显示,华北平原每年施用化肥约697吨,施用农药总量约682吨,也加剧了“三氮”污染。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污染则主要由石化企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所造成。
  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污染成因复杂,有的是地质环境本身天然造成的某些污染物超标,有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现在我们只有《地下水质量标准》,这主要是评价地下水本身质量的标准,而无法反映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针对华北严峻的水污染形势,在完成上述调查摸底的同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还联合编制了第一部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据环保部一位官员透露,这份工作方案现已获得国务院批复,可望于近期发布。该《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到2020年实现对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的全面监控。

[1] [2] [3][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晓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