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签能源大单 经济合作全面“升级”
2013年03月25日 13:17 273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中俄双边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还不到0.5%,即便2015年前达到一千亿,跟中韩、中日、中美等2到5千亿美元仍差距不小,且过于聚集能源。中俄需要将高水平政治互信和文化交流,转化为经济合作成果。此次中俄领导人会晤后决定,中俄开展大规模经济合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中俄签署20多项合作协议,内容涵盖政治、能源、投资、人文交流以及军技等领域,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俄在能源、经贸、高科技以及地方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全面铺开。据悉,此次中俄在增加对华石油供应和修建天然气管道等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在航空、高科技等领域展开战略性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双边投资和经济领域推广使用本币等方面也取得成果,并确定2020年前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新目标。
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一览
中国西北、西南、东北三大陆路能源走廊
在双边经贸领域,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881.6亿美元,增长11.2%,基本可以确定将提前完成两国领导人制定的“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而2001年中俄贸易额仅106亿美元。此外,近10年来,中国对俄罗斯投资年平均增长40%以上,2012年对俄投资6.56亿美元,增长116.2%。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经贸合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但在美国非常规油气的冲击和欧洲经济长期疲软下,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受到了挤压,因此正努力寻找新的出口方向,东亚成为俄罗斯重点发展目标。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对能源供应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
中国正以俄罗斯为主要供应方打造东北方向的能源进口战略要道。2010年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到中国漠河的石油管道(“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一期的分支)正式贯通,每年输出1500万吨的石油(约占中国每年石油进口总量的8%),这个协定是为期20年,约合3亿多吨石油。
俄罗斯副总理、俄中能源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德沃尔科维奇2月份曾表示,俄罗斯每年对华供应的石油量可能将增加900万吨,据悉,俄罗斯石油公司正在研究通过“阿塔苏-阿拉山口”输油管道过境哈萨克斯坦对华供油的可能性。而3月19日席德沃尔科维奇再次透露,俄中计划在两国领导人会晤期间审议通过斯科沃罗季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和哈萨克斯坦增加对华供油事宜。
除了石油,自2006年以来,俄罗斯就和中国谈论关于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但一直就价格问题谈不拢。前不久中俄两国领导人就东线输出达成了一致,通过东线每年向中国输出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对俄罗斯能源输出、和中国改善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都是重大突破。对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3月20日也证实,中俄在俄罗斯对华增供原油、修建东线天然气管道方面已经达成原则性共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国有望在习近平访俄期间就此达成协议。需要补充的是,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的合作还趋于多元化,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外,两国在水电、核电、清洁能源、新能源等方面,都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
据悉,本次中国领导人访俄首日,刚完成了对TNK-BP价值60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成为了全球开采量和储量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的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与中国签订了一项旨在将对华原油供应量翻倍的协议,中国以贷款换石油,获得俄罗斯未来25年对中国的新原油供应。同日,俄罗斯国家能源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也与中石油签署了一份备忘录,确定到2018年时候将会通过管线每年向中国提供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有望在年底时候签署一份30年期的合约,将每年的供应量提高到600亿立方米。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