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突破或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2013年03月19日 9:54 1711次浏览 来源: 中电新闻网 分类: 相关新闻
可燃冰开采技术突破、低成本“塑料”太阳能电池进入商用、极速充电锂电池研发成功……过去一周里,能源科技的诸多成果让人欣喜。这些可能会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的技术创新,也再次证明了得技术者得天下,保障能源安全、抢夺能源战略竞争制高点,技术研发要未雨绸缪。
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或将改变
3月12日,就在日本纪念3.11大地震的第二天,日本经济产业省高调宣布,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公司领导的实验小组已于当天成功从深海可燃冰层中提取出甲烷,从而使日本成为全球“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
在仍然处于核电危机阴影之下、资源极其匮乏的日本,上至政府下至民间对这一“喜讯”表现得十分兴奋。经济产业大臣茂木敏充表示,希望能在克服技术难题后实现可燃冰的大规模开采,从而让可燃冰成为日本的 “国产能源”;共同社则进一步宣称,到2018年基本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放的战略,5年时间实现商业化,进而实现能源自给。对于日本,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景。
然而,考虑到技术的成熟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巨大的环境影响,日本的研究者们却没有政府和媒体那么乐观。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成功从可燃冰提取天然气,并不能保证商业化推广同样能获得成功,因为可燃冰天然气的生产周期相当短。
同一天,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对外宣布,中石油自主攻关初步形成成套页岩气开采技术,已在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投入使用。这意味着我国向页岩气规模化开发迈出了一大步,从而提振我国开采页岩气的信心。相比之下,“真正有可能改变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还是页岩气。”业内人士说,因为有美国大规模商业化开采的成功案例在前。
还是在同一天,国家能源局对外披露,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成立,将重点开展地热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关键技术研发。期待着我国的能源科技有更多的突破。
极速充电直奔新能源汽车关键难题
3月15日媒体报道,复旦大学教授吴 宇平课题组的一项关于水溶液锂电池体系的研究取得突破,可将锂电池性能提高80%,电动汽车充电10秒即可行驶400千米。据悉,这种新研发的电池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十分安全不易爆炸。这种“极速充电锂电池”的问世或使困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续航、充电等关键难题迎刃而解。
但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和使用仅有好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基础设施以及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支持。这方面美国的做法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在近日开幕的华盛顿汽车展上,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宣布启动“工作场所充电计划”,鼓励企业在工作场所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为员工使用插电式电动汽车提供便利。美国已有13家大型企业和8家协会加入了该计划。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形成5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如果我国的大型企业也主动参与其中,那么对于促进基础设施完善,进而刺激和引导电动汽车消费将起到重要作用。
太阳能发电将迎来低成本时代
与5年商业化前景存疑的可燃冰相比,太阳能电池因技术突破,其商用时代似乎已经到来。3月12日媒体报道,瑞士电子与微技术中心巴西公司宣布,他们在“塑料”太阳能电池研究上获得突破,以有机聚合体替代单晶硅制造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已进入商业开发阶段,并可制造较大面积的“塑料”太阳能电池板,以满足普通家庭用电需求。据介绍,“塑料”太阳能电池与传统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轻巧、廉价的显著特点,并且生产过程中污染较小。太阳能发电正朝着更低成本、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
这一创新对于仍在苦苦挣扎的国内光伏业应有警醒。我国的光伏产业大而不强,总体产业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改变过去传统的规模扩大的发展思路,致力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建设,从而降低成本,进而摆脱补贴依赖是现实选择。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朱共山所言,光伏行业的成本下降空间仍然很大,光伏制造方面,“最主要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技术进步来降本增效。”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