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常握“扫帚” 勤扫“灰尘”

2013年02月20日 14:57 581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这是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当时的形势,告诫广大党内干部,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实际行动完成和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时说的一句话。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党和国家同样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党的十八大确立了我们党在本世纪要努力实现富民强国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为实现这一目标,从抓作风着手并身体力行,社会反响强烈,舆论宣传客观积极,老百姓认可赞赏。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政党来说,是不是每个党员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并且真正能践行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呢?客观地说,还存在很多差距。绝大多数党员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能识大局顾大体,能从自身做起,从平常的小事做起,带动一个单位,影响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但一些同志仍找对策,一些同志等待观望,一些同志一味的反思,更有一些同志一时还走入了极端……
  一些党员同志认识不到位。譬如,把公款吃喝从高级场所移至隐秘的地方,该下基层调研生怕出漏洞宁愿不出门……这些新现象看似在追求个人“高尚”和“纯洁”、“洁身自好”,殊不知这恰恰反映出这些人思想深处长期存在着没有使命感,没有责任感甚至信念丧失的空洞本质。认识问题根本上是思想问题。思想问题一朝一夕恐很难改变,所以会以一定的方式变换存在。倘若纵其长期在我们的队伍中产生负能量,倒不如当机立断动真格将其清除出我们的“先锋队”组织。这绝对是一件贴民心、顺党意,大快人心的大好事。
  还有一些党员同志长期处于等待观望的境况之中。听说要召开十八大了,开始等待;十八大早已胜利闭幕了,等待又变成了观望;全党全国人民都在十八大精神鼓舞下抓生产促发展,这些同志又在观望中等待了。我们不能说这些同志思想中没有问题,其心灵和行为实际上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桎酷,“既不捏罐罐,也不打罐罐”,既误党的事业,也祸害人民的幸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既不说、也不做更可怕。
  很大一部分党员同志开始反思,这是好事。说明中央的三令五申,领导人的言传身行,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震慑力。但是一些同志却一味的反思,十八大闭幕后这部分同志开始学习反思,跨进新年又在深入反思,春节将至,反思也会暂告一段落,节后收心等待“两会”的精神,又将重拾反思。反来思去,改革的步伐逼人,民生的诉求要求人,党的事业召唤人,社会发展的滚滚车轮催促人……,反思的时间越长耽误的发展机遇越多。所以光反思远远不够,反思既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尽快从身边事着手,从一个岗位,一个单位的具体事做抓手,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
  还有一种更可怕的现象是走极端,中央要求外出轻车简从,净化会风文风,端正作风。有的单位该开的会推后或者取消不开,有的会议须由领导亲自参加却委派下属去应付,有些会议该深入的内容却草草了事,稍微“豪华”一点的车辆谁也不许用,封存停放……这是新的不讲效率,更严重的不负责任和巨大的资源浪费,这和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意愿格格不入,非常值得警惕!
  我们的一些党员同志尤其是一些党员领导同志,由于工作繁忙,长期以来已经不善于甚至不习惯亲自打理个人工作和生活环境卫生了。家里有贤内助操持家务,有些同志家里还有保姆照料,有些同志的办公室还有秘书或保洁员代为打理,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却丢失了曾经用笤帚和扫帚亲历亲为打理卫生的作风和精神品质,养成了所谓愿抓大事不愿干小事的习惯,所以才出现了上述种种对真抓实干“不适应”的表现形式。是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熟不知“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乎?所以拿起“扫帚”,重拾“扫帚精神”,扫扫我们思想和工作中的“灰尘”既必要又十分迫切。
  党的宗旨就是我们思想要紧握的最大的扫帚,时时用这把扫帚扫扫我们的思想深处,尤其是扫扫思想的旮旯拐角,看看我们的思想是否落进了偏离信念的杂尘污垢;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行动要紧握的前进的扫把,用它常扫我们的行为,看看是否落进了偏离宗旨的行为灰尘;党的纪律是我们要紧握的迈向目标既打“老虎”又灭“苍蝇”的保障扫把,挥起这把大扫把,扫除腐蚀机体的灰尘,才能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扫帚有力关键在人用,灰尘易落要常打扫。党员同志们,不妨从擦办公桌上的灰尘做起,常握“扫帚”,勤扫“灰尘”,你将打理出一片属于自己也属于人民的美好工作生活和思想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

 

相关链接:

罗涛同志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有色集团2012年收入突破1551亿元

中色集团将与巴新公司合开杨德拉铜矿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