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电力市场、煤炭市场分析预测
2013年02月18日 14:56 4092次浏览 来源: 中电新闻网 分类: 相关新闻
编者按:过去的2012年,对于电力和煤炭行业来说,都极不平凡。虽然两重天的境遇没有变化,但喜忧的主体却发生了对调:煤炭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的历史,价格较上年有所下挫;电力企业终于走出了亏损的泥潭,实现了赢利。然而,进入2013年,煤电两行业的命运又将如何,本期特对此进行专题分析。
党的十八大和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将对2013年社会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的出台,国家宏观经济面将复苏向好,作为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极高的电力、煤炭行业,2013年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变化?供需形势如何?需求增速又是怎样?近期,我们对2012年电力市场、煤炭市场进行了回顾,对2013年电力市场、煤炭市场进行了分析预测。
一、2012年电力市场、煤炭市场总体情况
2012年,在国际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电力市场、煤炭市场均出现了需求萎缩的情况,电煤矛盾趋于缓和。总体来看,电力市场需求增长趋缓,电力供需平衡宽松;煤炭市场出现反转,量足价跌,买方市场特征明显。
(一)电力市场:增长趋缓,总体平衡宽松
1.电量增长先抑后扬,总体回落明显。主要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电量增速明显回落。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9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低于GDP增速。用电占比达到73.7%的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9%,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仅为51%;而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分别达到11.5%和10.7%,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49%。二是电力供需平衡宽松。由于用电需求增长趋缓,全国大部分地区未出现长时间高温高湿天气,同时水电出力快速增加,电煤供应状况明显好于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稳,其中华北、华东、华中电力供需平衡,西北、东北电力供应有富余,仅南方电网上半年受干旱影响电力供需形势偏紧,最大电力缺口达到653万千瓦。三是电量增长先抑后扬。2012年进入二季度,全社会用电增幅急速回落,火电机组利用小时加速下滑,一、二、三季度受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趋缓的影响,全社会用电增速分别为6.8%、4.3%和3.9%,呈逐季回落态势,相比2010年、2011年而言,用电量增速基本在低谷徘徊。以10月份为分界线,随着国内经济温和复苏,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开始回升,重工业生产运行提速,火电发电量增加较快,10、11、12月份,当月用电增速回升到6.1%、7.6%和8.9%,四季度用电增速显著上升,拉动了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企稳小幅回升。四是火电发电量低速增长,水电发电量快速增长。根据电监会统计,2012年全国发电量4.9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年下降6.51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自11月份开始才结束了4月份以来的持续负增长态势,全年达到3.91万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0.3%;水电发电量86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
2.利用小时数“水火”分化,整体下滑。受电力需求总体不足的影响,2012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出现下滑,其中水电利用小时同比大幅增长,火电利用小时同比大幅下降。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全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4572小时,同比降低158小时,其中水电3555小时同比提高536小时,火电4965小时同比降低340小时,核电7838小时同比提高79小时,风电1893小时同比提高18小时。
3.基建新增装机规模减少,火电新增容量明显下降。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2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8700万千瓦,同比减少3.2%,其中火电新增5100万千瓦同比减少13.4%,水电新增1900万千瓦同比增加55.1%,风电新增1537万千瓦同比减少3.9%,核电新增66万千瓦同比减少39.4%。截至2012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1.44亿千瓦,其中火电8.19亿千瓦,水电2.49亿千瓦,风电6237万千瓦,核电1257万千瓦。
4.电企效益出现转机。电改十年来,电力企业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优化存量资产,降低财务成本,战略转型积蓄的发展能量和经营成果不断释放,加之受2011年底电价调增翘尾和2012年煤价大幅下降的“双重利好”影响,电力企业特别是火电企业自2008年以来的长期亏损局面得到有效遏制,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发电行业总体经营形势转折向好。初步估算,2012年五大发电集团利润总额达到460亿元,创发电集团成立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二)煤炭市场:出现反转,买方市场特征明显
2012年,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煤炭自身产能释放和外煤不断涌入的影响,煤炭行业黄金十年遭遇了拐点。5月份以来,全国煤炭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煤炭需求、产销量、铁路和港口转运量的增速大幅下滑,净进口持续快速增长,动力煤连跌三月、环渤海港口库存爆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年底才逐渐企稳。回顾2012年我国煤炭市场运行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原煤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6.6亿吨,比上年增长4%左右,增速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2012年,内蒙古、山西、陕西依然位居全国原煤产量前三甲,分别完成原煤产量10.8亿吨、8.3亿吨和4.6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0%、5.2%和14.3%。
二是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受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增速低、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等因素影响,欧洲煤炭需求萎缩,而美国大力开发页岩气替代燃煤电厂发电,导致国际煤炭市场低迷,价格下滑。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大增,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2.9亿吨,比2011年增加1.076亿吨,同比增长59%,全年净进口达到2.8亿吨。
三是发电用煤需求疲软,煤炭市场出现供给过剩现象。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长乏力。如前所述,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同比仅增长0.3%。火力发电用煤需求疲软,加上冶金、建材用煤需求也大幅放缓,煤炭市场一度出现供给过剩现象。截至11月末,全社会存煤继续维持高位,达2.9亿吨左右。其中煤炭企业存煤约9000万吨,市场消化库存的压力依然很大。
四是煤炭价格整体回调,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煤炭产量上升,需求疲软,加上进口煤的冲击,导致2012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呈现整体回调态势。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快报显示,环渤海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从2012年初的797元/吨降至12月19日的638元/吨,降幅接近20%。发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也有所降低,以华电集团为例,2012年1~11月,华电集团入厂标准煤单价为767.05元/吨,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44.62元/吨,降幅为5.5%。从区域看,各区域由于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煤价走势也各不相同。绝大多数区域与全国总体形势保持一致,煤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也有少数区域煤价不降反升。以华电集团为例,截至2012年11月底,累计入厂标准煤单价同比下降的区域有17家,而同比上涨的区域有6家,上涨幅度较大的区域是青海、新疆、云南、贵州等,分别上涨了38~53元/吨不等。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