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铝企业面临“哈姆雷特之问”

2013年02月07日 16:7 1061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靠改革根治产能过剩
  近年来,尽管国家频频出台调控措施,却为何仍然摁不住电解铝产能“疯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年前就表示,3年内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但其实这几年电解铝产能成倍增长,可以说没有一个项目是经过国家审批的。”一位电解铝企业的人士坦陈。
  “相对于目前全国2700万吨产能,真正经过国家审批的只有400万吨左右。”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解铝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一个4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投资就得40亿元,对地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因此,许多地方都将电解铝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支持和扶持。”
  2011年4月,工信部等9部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叫停拟建电解铝项目,并取消地方出台的对电解铝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可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电解铝企业纷纷报亏的境况下,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营来维持当地就业和GDP增长,2012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区已悄然对电解铝企业放开电价优惠政策,这也是为什么在目前如此低迷的铝价面前,电解铝产能仍然有增无减的直接原因。
  与地方GDP冲动对应的是部门和行业利益分割,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组合,这也是电解铝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贾东焰介绍说,目前,电解铝企业在追求规模效益的同时,不得不向上游电厂和煤矿发展;煤炭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向发电和电解铝下游扩展;而电力企业则向电解铝和煤矿两头发展。煤、电、铝三方的利益分割,使得各自朝煤—电—铝全产业链发展,甚至出现了电厂、电解铝厂仅一墙之隔,却不能相互合作的情况。由此造成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更令人担忧。据了解,电厂发电机组正常年发电时间应该在7000小时以上,而目前我国发电机组平均年发电时间还不到5000小时。
  业内人士强调,根治电解铝过剩顽疾,不仅需要地方和相关行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控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更重要的是,从改革入手,约束各方投资行为,打破部门和行业利益分割,按产业最优化、效益最优化原则组合生产要素。工信部最近已提出包括电解铝在内的九大产业重组方案,人们期待着这一次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果不下重拳从体制上解决问题,产能过剩很难得到根治。”贾东焰说。

[1] [2] [3]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