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或进强势推广期
2013年02月05日 10:34 4095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孙郁瑶
新年伊始,绿色建筑便迎来了巨大的政策利好。1月11日国务院转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后,国家住建部于16日再次发文《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评审管理。
方案中,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的描述,极大的激发了市场热情。预计到2020年,我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或达到1.5万亿元市场空间。专家分析,这将会给相关规划、设计、建筑材料、绿色技术,以及技术拥有单位、技术施工单位等相关企业带来极大发展机遇。作为绿色建筑重要支撑的绿色建材产业,更是亟待政策关注。
“三部曲”强势推广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建筑能耗不断增加。推行绿色建筑,从规划、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的注重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共识。
此次发布的《绿色建筑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及16日发布《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2012年5月国家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可说一脉相承。绿色建筑的政策“三部曲”,意味着未来将从国家层面推行绿色建筑,对减少能源消耗,推动节能、绿色和低碳建筑的发展意义重大。
与2012年发布的《意见》相比,该《方案》更加明确了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结合此前的补贴措施以及最新的备案专项调查工作。《通知》是从更具体的层面,细化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工作。
专家分析,这将更有效的刺激各级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生以及建材企业落实绿色建筑规划,拖动建筑建材市场向有序、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过去高能耗、低效率,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粗放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将逐渐改善。
撬动绿色需求
《方案》对“十二五”期间新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面积的绿色行动提出了量化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国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市场空间巨大。
截至2012年9月,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占全国总建筑面积不到1%。加之房地产产业链条长,对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大,相关政策出台将及时拉动包括建筑用钢、高标号水泥、防火材料以及相关节能环保材料的需求。带动建筑产业向新型建筑、新能源、节能服务发展,有望撬动超过万亿的绿色市场规模。
目前随着技术、科研实力的进步以及国家对科研力度的加大,绿色建筑成本比重不断缩减。从2008~2010年建筑成本来看,绿色建筑的附加成本越来越低,且居住建筑的单位增量成本降幅超过公共建筑。
以公共建筑一星绿色建筑成本为例,增量成本主要集中于节水、节地、室内环境等支出。每平方米建筑成本仅增加45元。
2012年5月公布的《意见》规定:绿色建筑三星奖励80元/平方米,二星45元/平方米,具体量化了星级绿色建筑补贴标准。此后,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绿色建筑补贴政策,政策逐步落实到位。
专家预计,随着全国范围内补贴及税收政策的逐步落实,绿色建筑补贴将会覆盖开放商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甚至部分政策力度大的地区会降低开发商建造总成本,进一步带动开发商的积极性。预计到2020年我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或达到1.5万亿元市场空间。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