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纳淘金的中国矿工
2013年01月14日 8:21 3535次浏览 来源: 金融时报 分类: 相关新闻
这里是加纳中部地区的一个村庄,在还没有出现淘金热以前,村庄周围的小山郁郁葱葱,通往村庄的土路上几乎没什么车辆。两年前,10个中国男子和一位加纳商业合伙人来到了这里,此人自称有一张采旷执照。
很快,推土机开始把大片的油椰子和可可树林铲成了一块一块的泥地。
据村庄首领阿格亚.奥乌苏(Agya Owusu)透露,到去年10月份为止,大约有100名中国男女住在帕塔西(Mpatasie)周边地区的临时工棚里。其中有些人还携带着枪支,以保护他们的物资。原本指望能够从黄金生产活动中受益的本地人几乎没得到什么好处,这令他们越来越不满。加纳官方也同样十分不满,为此他们最近驱逐了几十名非法中国矿工。
提到2012年10月11日帕塔西地区发生的袭击事件,奥乌苏表示:“六辆载着武装人员的卡车开过来袭击了中国人。之后,他们带走了许多人。”帕塔西距区域首府库马西(Kumasi)有两个小时车程的距离。
就在一群矿工试图逃进树林中的时候,一名16岁的男孩被军警射杀。事件引发了中国驻加纳大使馆罕见的公开抗议,此前,中国使馆更习惯为两国间不断增长的贸易大唱赞歌——就在2012年上半年中加双边贸易额超过2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2%。
这次事件凸显出,在加纳这个非洲第二大黄金生产国,小规模采矿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一系列社会及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几十年来,成千上万被称作“galamseys”(这个词来自英文短语“采集和销售(gather them and sell)”)的加纳本地矿工就靠在狭窄的矿坑和隧道作业勉强维持生计,通常是在属于Newmont、Gold Fields、AngloGold Ashanti等大型矿业公司的土地上,属非法活动。
然而,金价四年来翻了一番,达到每盎司1650美元,这股涨势吸引大批中国工人及重型设备涌入这个产业,极大改变了该行业的作业规模和方式。根据行业协会加纳矿业商会(Ghana Chamber of Mines)首席执行官托尼?奥宾(Toni Aubynn)提供的数据,2011年,加纳全国黄金产量为360万盎司,其中30%来自小型矿场,相比之下2010年这一比例则不到25%。预计黄金产量将会增加,而小矿场产量所占的比重也会扩大。
奥宾表示:“如今就是小规模开采中也会使用推土机及其他重型机械。原本五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如今只需要五个月,这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奥宾估计在加纳从事采金业的中国人“有数千人之多”。根照加纳法律,只有加纳人才能获得小规模作业的采矿执照,也只有加纳人才允许从事此类工作。不过,外国人可以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设备。在外国工人开始涌入之前,中国商人已开始向加纳当地矿商提供岩石粉碎机及其他机械。
帕塔西附近的Amansie-West地区小规模采矿联合会(Amansie-West Small-Scale Mining Association)主席阿夸西?阿布(Akwasi Abu)表示:“我们没有机械设备,而中国人有,因此他们来帮我们忙,这毫无问题。”
然而中国人的参与往往不止于提供设备。社会综合发展中心(Integrated Social Development Centre)是一个设于首都阿克拉的游说团体,该中心主任史蒂夫?曼蒂乌(Steve Manteaw)表示,一些拥有采矿执照但缺乏资金的加纳人会去中国找合伙人。
曼蒂乌表示:“他们会找到有钱人,给他们看自己的执照,说道:‘来吧,一起做生意’。许多中国人到加纳来的时候,还以为他们直接采矿是合法的。”
当第一批中国矿工抵达帕塔西的时候,他们的加纳合伙人与村长奥乌苏进行了洽谈。双方同意,采矿后中方会将土地恢复原貌,并且当地居民也会从采矿中受益。开始的时候奥乌苏是满意的,因为中国人为了在奥乌苏原本种植可可的土地上采矿,向他支付了一笔钱作为补偿。
然而恢复环境这种事从未发生,村庄的富足也依然是个梦想。奥乌苏表示,就在加纳军警发动袭击的不久前,中国工人的那位加纳合伙人遭到了帕塔西方面的追捕。
他说:“他和那些中国人什么事都没为我们做过。”
中国驻加纳大使馆政治处主任于杰表示,中国政府“希望(与加方)合作解决(非法中国矿工的)问题”。但他对导致16岁陈姓男孩身亡的袭击事件表示了谴责。于杰表示,有关就此事展开调查以及对男孩家人进行补偿的要求被加方忽略,为此大使馆正在考虑采取下一步行动。
不过此次事件似乎不太可能对两国日益密切的经济关系产生任何恶劣影响。2011年,中国向加纳提供了30亿美元贷款,在相关协议中包括了原油承购协议以及中国公司将获得大多数工程合同的条款。
另外,帕塔西袭击事件似乎也没有影响中国人参与加纳小规模矿产开发的热情。事件发生两个月后,许多被扣押的中国矿工重新回到了他们的工地,平板货车正运来新的挖掘机,而推土机则在继续啃噬着森林。
奥乌苏去查看他名下土地上的矿工时,看到一名中国男子和两位妇女从竹篱笆后紧张地向外窥探。几分钟后,男子走到路上与奥乌苏握了握手,路边有一枚被遗弃的红色子弹壳。由于该男子不会说英语,奥乌苏也不会讲汉语,交流就到此为止了。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