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有色金属行业大事记

2013年01月04日 9:28 1550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4月份
  No.1、中钢滨海基地一期年产8万吨镍铁项目试生产
  “中钢滨海基地一期年产8万吨镍铁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从乌克兰引进国内首条先进的RKEF法镍铁生产线、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大的转炉,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镍铁生产企业。”中钢集团滨海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宇文自豪地介绍。
  No.2、云南省2011年电解铝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3万吨
  从云南省工信委获悉,列入《2011年云南省淘汰落后产能公告名单》的11个行业、63户企业、102条生产线(装置)已于去年12月31日前全部淘汰,至此,云南省已全面完成年度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No.3、稀土行业协会成立 行业整合将加快
  在筹备近5年后,中国稀土行业协会8日正式成立,这将有利于行业进一步整合。同时,协会在处理国际贸易争端方面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据了解,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是以有色金属协会、中铝公司、中国五矿、中国有色等13家单位为发起人,联合全国142家企业发起设立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目前共155家会员单位,覆盖矿山、冶炼、分离、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出任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第一任会长。
  No.4、河南工业用电价格上调后 电解铝减产逾40万吨
  近期,由于铝价低迷,部分电解铝企业持续亏损,自去年工业用电价格上调后,河南地区电解铝企业已主动减产了超40万吨的产能。
  因停产对电解铝企业的损耗很大,所以尽管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不少铝企已出现亏损,但停产或减产企业并不多。业内人士甚至表示,尽管亏损也要撑下去。
  自2011年12月1日工业用电价格上调后,河南地区电解铝企业已主动减产了合计超过40万吨的产能。且这一减产动作仍在进行中。
  据了解,这40万吨产能分散在多个企业中。在减产的同时,部分铝企还出现了囤货现象。
  No.5、港交所有意竞购LME 寻求10亿美元贷款
  据香港媒体报道称,港交所有意参与竞逐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市场传出,为了支持其竞购,港交所正寻求10亿美元的银行贷款。报道称,港交所正向超过3家银行咨询,会挑选息率较低的一家,但该贷款属于信用额度未必会动用。至于港交所则表示,对此事不作评论。
  No.6、今年19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公布 新增铅蓄电池行业
  正在推进结构转型的中国,周四公布今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其中铅蓄电池成为新增的淘汰落后产能行业。
  今年新增铅蓄电池的考虑或许是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前中国环境保护部已对浙江的蓄电池厂采取打击措施,一家电池大厂被指引发铅中毒事件。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电池产业投融资与并购战略研究(2012)》显示,未来三年该行业将有三分之二落后产能面临淘汰,铅蓄电池厂商将由2,000多家减少到300家左右,整个行业集中度有望得到提高。

  5月份
  No.1、印尼拟自5月6日起限制金属原矿石出口并征税
  印尼能源与矿务部日前正式宣布,从5月6日起,对铜、铅、镍、金、银、锌、铬、锰、钼、铂、锑、铝土、海砂、铁矿石14种原矿征收20%的出口税。此举引发国内外有关业者的强烈反响。中国作为进口镍矿和铝土矿的主要国,印尼此限制令将对中国镍矿和铝土矿的进口产生影响。
  No.2、国务院调整原材料进口关税 利好有色行业有限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重点降低初级能源原材料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目前有色行业进口关税已经非常低,关税调整的空间比较小,整体来看对有色行业的利好有限,而预计煤炭进口量将持续增长
  No.3、俄拟从6月5日起将镍出口关税提高16%
  根据俄罗斯政府第431号令,自6月5日起镍的出口关税由原来的每吨1245.5美元增至1447.6美元,增幅16%。根据俄入世协议,镍的出口关税最高不超过5%,过渡期为四年,四年后实施零关税。
  No.4、美欧日向WTO申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时限今到期
  两个月前的今天(13日),美国、欧盟、日本就中国限制稀土、钨、钼出口问题,向WTO提起诉讼。根据WTO诉讼机制,中国在60天内与美欧日谈判,如不能在这一期限内达成协议,美欧日有权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组进行调查。
  No.5、印度对我铝车轮、氧化锌等发起反倾销调查
  商务部5月8日收到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来函,该局5月2日对原产于中国的氧化锌(Zinc Oxide)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
  此次复审将决定5年征税期结束后倾销和损害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是否有必要延长征收反倾销税的期限。倾销调查期为2010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
  反倾销局要求各利益攸关方应于公告后40天内向该局提交相关材料。
  No.6、工信部与环保部发布《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
  2012年5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了《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准入条件》自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准入条件》的发布是贯彻国务院指示精神、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加快铅蓄电池生产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手段。

  6月份
  No.1、印尼禁止铝土矿出口 中铝压缩产能170万吨
  中国铝业昨晚发布公告称,由于印度尼西亚铝土矿政策变化,公司进口铝土矿供应受到影响。本着效益最大化原则,公司决定所属山东、河南、中州分公司实行弹性生产,压缩氧化铝产能170万吨。
  No.2、工信部牵头研究建立国家稀土收储机制
  工信部正牵头研究建立国家稀土收储机制以平抑稀土价格波动,并计划在此基础上成立稀土交易平台,供企业进行公开交易。这是继稀土行业协会成立后,工信部又一次牵头采取措施,意味着工信部加强稀土行业管理进入实质性阶段。
  No.3、内蒙古自治区包钢稀土专用税票开始实行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公告,自2012年6月1日起,稀土企业必须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稀土企业专用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对此,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表示,市场对稀土增值税专用发票预期已久,专用发票制度的出台对于稳定稀土市场、遏制私挖盗采、体现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将起到良好作用。
  No.4、中铝等五大铝企倡议压缩一成氧化铝产能
  6月4日,从中铝公司了解到,因进口铝土矿供应收紧,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压缩氧化铝产能170万吨。此外,中铝等国内前五大铝企已联合向全国氧化铝生产企业发出倡议,6月起减产10%。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铝土矿供应减少可以支撑氧化铝价格,但此举可能一定程度加剧对电解铝生产企业的影响。而该类企业的减产规模预计将进一步扩大。
  No.5、印尼16种矿石一年4次调整税率
  印尼政府已经制定矿石出口附加税,这将有助于提高矿业主和买方之间的谈判效率。矿石购买方的成本将由此增加。
  新政策规定,针对矿石基础价格征收20%的税率,基础价格每3个月修订一次。矿石出口税率固定,税费一年调整4次。该税收规定适用于16种金属原材料,包括印度尼西亚重要出口矿石如镍矿、铅矿、铝土矿和铁矿。贸易部仍在拟定该由谁支付这笔税款,自从5月6日矿石出口禁令出台以后,业务再次堆积。
  No.6、中国暂停向亚洲LME仓库出口阴极铜的计划
  据冶炼商方面的消息人士周三透露,中国冶炼商和商家已暂停向亚洲LME仓库出口20万吨精炼阴极铜的计划,此前几周的发运量已略超过10万吨。此举有可能降低铜价面临的压力。
  有交易商指出,中国罕见地大量出口铜,将提高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亚洲仓库6月的铜库存,5月时该地铜库存已增加数千吨。
  自该计划在4月30日宣布以来,LME三个月期铜下跌12%,指标期铜合约最新报约每吨7,394.75美元。
  No.7、中国拟对部分包括铜、稀土、钨等重要资源产品实行收储政策
  中国正考虑对部分重要资源产品实行收储政策,包括铜、稀土、钨等,并考虑对部分稀有金属也将采取类似稀土管理办法。这是中国对资源产品管理的重要政策调整,将有利于稳定资源产品价格。消息人士称,部分重要资源能源产品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属于中国严重紧缺、需要通过进口的产品,如石油、铜、镐等;另一部分属于中国储量、产量丰富,并大量出口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
  No.8、港交所13.88亿英镑成功收购LME
  15日下午港交所公布,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母公司LMEH签订框架协议,以现金收购LME全部股权,收购价为每股LMEH普通股约107.60英镑(1,292.55元),即LMEH全部已发行普通股本总值约13.88亿英镑(166.73亿元)。
  No.9、工信部发布稀土管理暂行办法
  从工信部获悉,《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日前已经印发。《暂行办法》将禁止无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企业从事稀土生产,并配合国土、环保、工商、税务、安监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推高稀土价格。

[1] [2][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