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是关键
2012年12月21日 9:41 7579次浏览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分类: 重点新闻
调结构已刻不容缓。在众多专家看来,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而言,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将成为调结构的关键。
方正资本控股金融研究院院长郭士英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若不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出台一些经济刺激计划也无力回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市场萎缩,原先通过出口消化的部分过剩、落后产能必须调整,不调整没有出路。
以钢铁行业为例,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已达9亿吨左右。去年全年,我国粗钢产量6.83亿吨,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
与此同时,国内钢铁产能还在进一步扩张。据钢联资讯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新上高炉27座,炼铁产能合计新增3500万吨左右,其中唐山地区就占11座。而今年前5月份,国内累计实现生铁产量2.78亿吨,同比仅增加703.6万吨。
与此同时,受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2012年全年国内钢铁行业运行呈“两高、两低”态势。高成本、高产能面对的是生产增值低增长、回报低效益。受这些因素影响,前9个月80个大中型钢铁企业净亏损高达50多亿元,全行业处在整体亏损状态,且亏损面达45%。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士指出,目前来看,产能过剩跟市场不景气交织在一起,使得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仍不乐观。
深受产能过剩困扰的不只是钢铁行业。商务部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有色、建材和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都比较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也认为,中国目前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0%,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
工信部则明确提出,2013年特别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加强引导和推动,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