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库存积压促使银行收紧信贷

2012年12月20日 15:43 43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据香港12月19日消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一些银行已经收紧精炼铜进口的贷款,因保税仓库铜库存积压且铜升水疲软,导致买需减少且升水低迷。
  贸易商和分析师表示,四季度铜进口的信用证批准数量已经收紧,三季度时一些银行试图收回钢铁贸易数十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他们并称,由于年底临近,本月贷款进一步减少,且低于去年水平,当时进口商急于耗尽信贷额度并预定大量现货船货,提振当月精炼铜进口数量达到406,937吨。
  中国一大型贸易行的高层人士称,“部分银行目前明确表示不再进口铜。”
  这位不能透露名字的人士表示,“国内铜价低于进口成本,因此对于进口商和银行来说存在风险。银行并不热衷于风险业务。
  周三,中国铜进口成本的指向标--LME三个月期铜和沪铜相应合约之间的溢价为839元(130美元),一个月前的11月19日为贴水72元。
  过去两年,投资者将进口铜作为融资工具是铜进口的推动力,因融资带来的利润能够弥补糟糕的价格比率。
  但中证期货首席研究员景川表示,现在银行认为大量进口存在风险,因中国保税仓库铜库存已经增至逾100万吨。
  “眼下银行对于铜进口较为敏感,”他说道。“保税仓库铜库存高企,且部分已经存放数月,意味着国内市场难以消化它们。”
  中国今年铜消费量和其他金属一样放缓,因经济增长放缓冲击活跃度且打压国内铜价。
  研究机构安泰科表示,尽管中国今年实际精炼铜年消费量或增加4.8%至768万吨,也低于2011年7.8%、2010年11.5%、2009年19.6%和2008年11.8%的增速。
  但2012年有期船货继续运抵,促使进口商将金属铜存放在保税仓库进行避税,并在国内市场上以较低价格出售。
  景川称,“一些向钢铁行业房贷的银行今年难以收回,因此他们试图减少铜的贷款,使账面更好看一些。”
  上海一外资银行资深人士表示,“过去几周我们开始收紧对于借贷的控制。”
  “至于铜,部分原因是过去两个月库存增加令银行加剧担忧。”
  上海另外一家外资银行消息人士称,中国银行按照管理在年底前减少所有的信贷支出。中国银行尚未对收紧铜进口贷款作出评论。
  另外一家中国大型贸易公司的贸易商表示,终端用户接到了铜进口的信用证,但他们的采购数量减少,因他们基于在年底时偿还贷款,可用资金数量减少。

  升水疲软
  今年前10个月,中国精炼铜进口量同比增长39.7%至291万吨。但由于国内价格疲软,一些供应仍存放在保税仓库。
  保税仓库库存为未上税的精炼阴极铜,不能在国内市场上出售。库存为贸易商的预估数据,因中国不公布实际库存数据。
  贸易商预计,上周尾段,上海保税仓库铜库存较一个月前增加约5万吨,至90万吨。但南方省份广东库存减少近7万吨至12-13万吨左右。
  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贸易商称,“一些客户称他们难以获得信用证,他们希望这种形势能够在1月改善。”他并表示该公司过去两周保税仓库铜库存的销售有所减少。
  贸易商称,铜库存充裕以及买兴减少使升水继续低迷,其较LME现货铜价约为每吨40-65美元,即便2013年有期船货升水大多敲定在每吨85-98美元。2013年船货应在1月或2月初运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