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污染处理产业模式亟待改良

2012年12月20日 11:8 187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投资大师罗杰斯在谈到中国经济首要问题时认为,真正可能终结中国繁荣的问题是:水危机。
  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七大水系一半以上河段水质污染。35个重点湖泊有17个严重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环保部数据显示,我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
  在水污染日益加剧的同时政府也加大了治污力度。有数据显示,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年均增长速度约13%,处理能力增长速度23%。截至2011年,我国建成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超过3100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超过1.5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6%。从数量来看,市场化运营程度约为50%,其中BOT项目数量占大多数。
  目前相对落后的污水处理运营模式严重制约着污水治理进程和成效。“现在有的项目基本是‘赔本赚吆喝’,因为所采取的运营模式,回款时间比较长,有时可能导致利润被消磨掉。”据业内人士透露。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着采访时表示:水务行业具有公共事业性质,市场和政府挂钩的水务服务领域的发展瓶颈是资金问题。
  尽管资本市场一致看好水务市场,但是水务服务是资本沉淀性行业,资本市场单一的股权和债券融资,使产业主体融集的资本成本巨大,但产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支撑资本的高收益要求。与产业发展匹配的低收益、长稳定的金融配套工具严重缺乏。
  “水务行业普遍采取的特许经营模式,政府通过投招标或者协商形式,将水厂建设以及水厂运营交给运营商,在特许经营年限由政府提供运营费用回收成本。这种运营模式属于半市场化,企业前期投资成本大,回收期长,在融资渠道的寻找上遇到了很大难度。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政府需要改革水价收费制度,扭转水价倒挂的局面。”侯宇轩分析指出。
  另外,水务产业集中度低,最大的水务集团其服务市场份额也不过5%。市场过度分散制约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及服务的集约化。“目前市场缺少龙头企业,因为市场相对比较分散。”业内人士反映。
  侯宇轩回应道:水务行业具有很强的地域局限性,大多水务企业在本地区发家之后主要的辐射周边领域,很难有一家有实力的水务公司覆盖全国。兴蓉投资是水务行业的龙头,但其95%的业务都集中在西南地区,其他企业在四川境地范围内根本无法立足。打破行业内“三八线”制约,需要企业在水务行业产业链条上加以完善,提供多元化服务是塑造龙头企业的必经之路。
  那么,污水处理运营模式将如何得到进一步改良?侯宇轩指出:目前,水污染处理产业中上游处理设备行业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是设备生产技术与国外差距很大。而运营阶段主要采取BOT模式,这一模式属于“舶来品”,与我国市场还处于磨合阶段,采取这一模式是污水处理市场政府性质转向国有性质的转折点,不断提高这一模式的市场化程度需要政府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探索。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