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宗苦”煎熬钢铁行业
2012年12月12日 10:31 7705次浏览 来源: 中国工业报 分类: 相关新闻
相关观点
今年以来,钢铁市场低迷,产能过剩,使钢铁市场价格一降再降,钢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既有市场本身的原因,也有钢铁企业自身的原因。大家都想改变这种现状,而且也都做了许多的努力,可效果并不明显。
在近日举行的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张德琛在会上表示,现有钢铁业产能中一多半并未经核准,部分企业长期生存在灰色地带,游离在国家正常监管之外。靠现有的一些管理办法,想要管住这些产能,已经很难办到。
但归结起来,产能过剩,已成为拖累中国钢企发展的一大顽疾。在现有产能中有很大比例并未受到监管,这给产业规划带来了难题。在这些巨量产能中,有相当部分并未拿到有关部门的“准生证”。
一方面是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钢铁企业的生产。今年钢铁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其中,前9个月除少数几个月略有盈余之外,其他月份均陷入亏损。全行业生产一吨钢基本上赔70块钱,多的一吨钢甚至亏300块钱,说明产能已经过剩。另一方面却是大家都不愿减少生产,甚至过半的产能都不愿上报,给国家的调控和决策带来了影响,加剧了钢铁企业的亏损。
同时,钢铁企业普遍遇冷,说明钢铁工业靠量取胜的阶段已终结,但“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共有42座高炉建成投产,涉及炼铁产能5630万吨,目前粗钢产能为9.35亿吨,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计划新增高炉32座,涉及产能3700万吨,全国炼钢产能明年不降反增。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钢铁生产也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有的地方政府往往成为扩产的背后推手。面对这种情况,一是要弄清底子。大家都知道钢产能过剩,到底过剩了多少,有多少产能还游离在国家正常监管之外,这需要进一步核准。否则就没有办法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有人也许会说,把钢铁企业交给市场,自然就能进行调节,但这种调节还是有限的。
二是要从严审批。就目前来看,靠现有管理办法已经难以管得住钢铁行业的盲目发展。为此,工信部已建立了“重监管、轻审批”的管理模式,并新修订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各省、市工业主管部门对本地区钢铁企业的申请进行初审,中央企业自审。初审或自审须按规范条件要求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核实,提出初审或自审意见,附企业申请材料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在政策上不予支持,并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使其退出市场。
三是要强化监管。按照新修订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地方各级工业主管部门每年要对本地区企业执行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鼓励社会各界对公告企业规范情况进行监督。当然,对于监督出来有产量统计数据造假、瞒报的,要从严追究当地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惟有这样才能确保钢铁企业的正常发展。(田治江)
近日,在马钢新区四钢轧总厂1580热轧工程现场,重达135吨、长10.33米的F4精轧机牌坊一次吊装成功,标志着马钢新区1580热轧工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设备安装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马钢集团1580热轧项目是马钢继薄板坯连铸连轧和2250热轧生产线后,建设的又一条高起点的热轧板带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29.49亿元。整条产线由马钢自主集成,一期设计年产量273万吨。自2011年开工建设以来,各相关单位围绕设备招标及制作、土建施工、钢结构制作安装等,开展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工程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