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关税实施方案》即将出炉 涉及有色钢材
2012年12月03日 10:7 879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行业意见
今年以来,化肥出口形势比较严峻,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行业需要通过出口缓解产能压力。“在目前化肥行业经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出口关税的调整有利于企业走出危机。”一位中农集团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化肥产量为5732万吨,同比增长13.7%;出口1075万吨,同比下降11.7%。分产品看,尿素出口260万吨,同比上升36.2%;磷酸二铵出口270万吨,同比下降6.3%;磷酸一铵出口38万吨,同比下降51.2%。
化肥行业的参会代表在这个会议上提出了三点意见。
第一,从明年开始起,取消对化肥出口的“窗口期”设置;第二,将化肥行业目前采取的最低7%的出口关税,降为1%,以适度鼓励出口消化国内产能;第三,建议对目前进口硫磺和国产硫磺的税收进行免征,以降低国内化肥企业原材料成本。“窗口期”是指国家在特定时期对某些进出口物资、产品实行关税下调优惠的时间段。为了保证国内化肥供应,中国对氮肥和磷肥实行较为严格的出口限制政策,从时间上将氮肥、磷肥出口分为淡季和旺季,在旺季时征收110%的高关税,以保证国内供给,淡季时根据出口价格设定出口关税,最低税率为7%。
根据2012年初发布的关税政策,氮肥旺季为1-6月,11、12月,淡季为7-10月;磷肥旺季为1-5月,10-12月,淡季为6-9月。
上述商务部人士说:“窗口期的意义在弱化。”
以尿素出口为例,遵循淡旺季制,也就是7-10月划分为淡季,执行7%的关税。本意是错过经销商的备肥期,避免国内备肥与出口发生冲突。但就近几年行业变化来看,这种划分淡旺季的做法已经没有太多意义。
首先是出口存在“保税区”、“提前集港”等做法。其次,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也不会有太多的经销商提前备货了。如此一来,就出现了用肥淡季价格下不来、用肥旺季价格上不去的矛盾局面。
目前,国内化肥行业存在严重过剩,随着国内尿素生产装置的增加(每年大概增加400万吨产量),这个问题也愈发严重,虽然期间也会有一些小型尿素企业倒闭,但整体规模依旧很大。2013年,保守估计国内尿素企业总产能将超过7500万吨。
“将化肥行业目前采取的最低7%的出口关税降为1%,农业部可能会有意见。”商务部一位人士说。
因为国家在下调尿素出口关税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如果因为降税引发尿素大量出口,导致明年国内市场货紧价高,从而损害了农民利益,这也不是政府所愿。“我们只提了这三条建议,估计不能全部满足,但是肯定会有一部分得到落实。化肥行业是目前经营最困难的行业,企业普遍亏损,急需国家政策扶持。”上述化肥行业协会知情人士说,“可能有人建议将化肥淡季出口关税降至1%修改为降至2%。不过,最近听到的消息是说,有可能只是由7%降至5%,也就是只降低了两个百分点。这些现在还都没有最终确定。”“我们还建议,如果不能直接取消硫磺的税收,那么也要改正目前对进口和国产区别对待的税收政策。目前,我们采取的政策是,对国产硫磺有一个50%的税收优惠,但是对进口硫磺没有,行业人士认为,应该进口硫磺也享受税收的优惠。”上述化肥行业协会知情人士说。
硫磺是化肥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中国是世界硫磺进口大国,每年要进口3000万吨以上的硫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屈秀丽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早在两个多月前,有关部门已经就调整钢铁行业税收的问题,征求过意见。”她说。“我们的建议是恢复2010年7月15日取消的出口退税政策,在目前国内市场低迷,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给钢铁行业能够有一些税收方面的鼓励政策。”屈秀丽表示。
2010年7月1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明确取消包括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的产品出口退税。此次退税调整政策根据产品不同,取消退税率5%~10%,涉及钢铁行业热轧板、中厚板等48 种钢材品种。出口数量较多的大型钢铁企业受冲击明显,大约有40%的出口钢材将受到影响。
屈秀丽说:“这个出口退税的取消,对钢铁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一直在呼吁,希望政府能够恢复这个政策。”
以板材为例,一般板材的出口价格都在每吨600美元以上,按照原来的出口退税政策,企业每出口一吨,都可以得到几百块钱的优惠。这甚至都赶上一些钢材品种的利润率了。
还有一些涉及到长材品种的关税,国家采取的出口加征关税的方式,这些产品被当做两高一资产品,因此在正常的17%税收的基础上,又加征了5%~10%不等的关税。“这个行业当然也希望能够适当降低或者取消关税,以鼓励国内过剩的产能能够被国际市场消化掉一部分。但是这部分加征的关税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她说。
商务部的一位人士说:“已经收到了财政部传过来的初步方案,我们也在征询企业的意见。大部分企业通过的合理意见我们都会同意,但是有一些涉及两高一资的可能不会通过。”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