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中资铜矿争议真相调查
2012年11月28日 15:38 14322次浏览 来源: 环球时报 分类: 铜资讯
民生诉求背后有政治因素
熟悉莱比塘铜矿的人都明白,该项目之所以面临巨大“民愤”,与缅甸国内的政治转型是分不开的。《缅甸时报》一名资深编辑说,现在什么人拿一只录音笔就能当记者,拿到劲爆的内容就直接刊登,并不会加以求证。此外,一系列民主势力开始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角,他们需要“搭台唱戏”,争取国内外支持。
19日的抗议中,多名组织者戴着印有NLD(民盟)字样的帽子。在民盟位于仰光的总部,负责联络的尼尼明告诉记者,目前缅甸到处都在抗议,中国是对缅最大投资国,因此招来的抗议也最多。但他表示,民盟欢迎所有国家来缅甸投资,对任何国家都没有仇视和偏见,“我们只需要公平的政策”。民盟11月23日正式向缅甸议会提交议案,要求成立独立委员会,对铜矿项目进行调查。委员会的结论将公之于众,并决定该项目是否继续执行或停止。
“88学生组织”是参与和主导反对莱比塘铜矿项目的一个民间组织。该组织“四大秘书长”之一敏瑟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我们的工作”。曾被军政府投入监狱多年的敏瑟亚列举了多项不信任铜矿项目的原因,包括与原军政府所签的合同“不平等不透明”,补偿标准在制定时不透明,企业和民众存在信息不对称等等。不过,他也强调,如果项目公司能处理好以上几点,“88学生组织”将转变态度,帮助其与示威者斡旋,甚至支持项目在缅甸的运行,项目“肯定做得下去”。
在万宝矿产看来,敏瑟亚提出的要求项目公司都已落实。在被动的局面下,万宝矿产主动跟媒体打交道,搞媒体开放日进行辟谣,并向村民解释。很多缅甸媒体的报道渐趋客观和公正,但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并未就此消除。万宝矿产所有人士都在反复表达一个意思,即莱比塘铜矿是一个商业项目,从收购、征地到补偿,每一步都合乎缅甸现行法律,他们“只希望能在商言商,不要被卷入其他乱局与漩涡”。缅甸政治环境改变,使缅甸政府的姿态一下子过于柔软,管理能力变弱,而在野政治力量则利用一些民生诉求,想“捞政治分”。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公司成为最容易找到的攻击对象。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