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收储治标不治本
2012年11月27日 9:49 5114次浏览 来源: 路透中文网 分类: 重点新闻
"收储"成为近期中国有色金属市场的一个关键词。国储局的金属收储大戏给处于"寒冬"的金属行业增添了些许暖意,但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内需不振的大背景下,寄望此举扭转供需基本面的根本矛盾实属奢望。
市场人士坦言,尽管国储局收储之举相当于增加了中国的金属需求,但基础金属龙头品种--铜的收储仍未付诸实施,且消费淡季叠加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令收储对市场的实际改善并不明显,更多只能是信心的提振。
投资者对此的冷淡亦是显而易见。多年从事金属期货投资的上海一私募基金投资总监王先生一直在等待有色金属市场的投资机会,但这一次收储带来的投资机遇他并没有看上。
上海中期金属分析师方俊锋指出,和铝行业亏损严重不同的是,铜加工仍有利润,因此铜收储的可能性很小,且正在进行中的铝收储量对改变国内供应过剩现状影响有限,因此"对于此次国储收购的提振作用,我们认为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
由于此次收储对象是大型国有电解铝企业,准入门槛较高,且收储量相对有限,所以对缓解电解铝企业的库存效果有限。
本轮收储发生在中国制造业疲软的大背景下,与2009年收储时国内制造业在4万亿刺激计划下强劲增长大相径庭。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中共十八大更是提出将经济"质量"和"效益"摆到更重要的位置,而不再是"发展速度",因此即使是新一届中国领导人上台会带来提振经济的政策,但其规模和方向将难以和2009年时相提并论,基本金属的需求提振效应将相对有限。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