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触发家电行业冷思考

2012年11月22日 10:8 268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国工业报讯:今年8月由京东发起电商价格战以来,五大家电经销商全部卷入其中。3年零利润、物价回归4年前、线上线下同价、物价升级全品牌、你低我更低……各种口号此起彼伏,有人甚至预测价格战要打3~5年。
  价格战源于市场份额和利润的竞争,价格战的形式有其深刻的内因和外因:供过于求,经济下滑、金融动荡、内销疲软、外销不畅、收支失衡等多种因素引发。价格战的结果如何,尚需拭目以待,可预料有三:两败俱伤,产业受损;你死我活,形成垄断;默然休战,各自为营。
  中国的家电产业是实现市场化较早的行业,家电市场也早已国际化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大国,号称45类家电产品销量全球第一,小家电中国造占全球七成,但自主品牌出口全球市场每年仅有7%~9%。
  中国家电强国梦实现了吗?家电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做冷静思考。

  家电产品如何定位
  中国发展家电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大量的投资、引进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实现了中国家电行业跨越式的扩张。最初,全国空调产量只有1.32万台,冰箱4.9万台,洗衣机24.5万台,2011年全国空调产量达到了13912.5万台,冰箱达到8699.2万台,洗衣机6671.2万台。
  如今,在以增量求发展的时期,无人关注合理经济规模的研究,产能通常为产量的1.5~1.8倍。近几年制冷季过后,每年的库存都在1200万~1500万台。产大于销的格局,加剧了市场的激烈竞争,促成了家电行业追求规模效益的恶性循环。
  家电产品是世界通用性很强的产品,产业转移、互动很广泛也很快。家电产品是能源消耗型、资源消耗型行业,以循环经济理念来观察,家电产业的急速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存在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
  中国是家电产品出口大国,约占总产量的1/3,至关产业大局。今年上半年家电产品出口增幅为9.1%,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5.4%,与去年增幅相比回落了18.5%,此种出口形势难言乐观。
  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大家电企业借助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进行了大规模产能扩张,仅2010年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就达到了2500亿元(中经景气指数),一些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今年家电市场销售低迷,有些企业月库存费用超过千万元,亏损相当严重。销售商苏宁电器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近三成,开始了去“电器化”的运作,寻求新的增长点。
  目前,家电卖场除采用降价和节假日等特殊促销手段外,基本处于滞销期。抑制需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身经济状况外,主要是由于家电普及率高,制约了需求的增长。2011年主要家电品种冰箱和洗衣机城镇百户占有率突破了97%,农村百户占有率突破了50%左右,而空调在城镇百户占有率突破了100%,家电产品已经从导入期、成长期转入了普及期和提高期。
  有机构预测:中国家电正在向大容量、大容积、多开门、高档化方向发展,洗衣机容量将提高到10公斤以上水平,冰箱容积将提高到250升以上水平,变频空调将超过50%以上占有率等。但从实际看,大、高、精的产品不是当前中国社会消费的主流,还撑不起家电市场的大局面。
  家电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当前各种政策的出台对家电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产业发展导向都应在动态中调整,当市场不景气时,产品的结构变化、工业设计的创新形象、大众化的定价举措等,都显得十分重要,家电产品如何定位值得思考。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