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式启动欧盟光伏业的“反制”措施

商务部多晶硅双反合并调查美韩 欧盟称不想打贸易战

2012年11月02日 8:57 507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这意味着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光伏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中国就此发声之前,欧盟已于今年9月初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欧盟目前是中国光伏企业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出货量占到中国光伏企业的70%左右。欧盟当时的决议,创造了全球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涉及欧盟从中国进口的价值210亿欧元的商品。
  11月1日公布在中国商务部网站上的2012年第70号和第71号公告称,此次调查对象只是太阳能级多晶硅,涉及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8046190,该税则号项下用于生产集成电路、分立器件等半导体产品的电子级多晶硅不在本次调查产品范围之内。
  本次调查自2012年11月1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13年11月1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14年5月1日。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占据了中国近12%的市场份额,这其中以德国产品为主,小部分产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
  不过有分析人士称,此举虽然对多晶硅企业利好,但是利好有限,因为多晶硅下游企业产能过剩严重,对硅料需求并不旺盛。中国多晶硅行业要摆脱目前的困境,有待光伏市场的复苏。

  四公司发起立案申请
  11月1日发布的公告称,商务部将对本案以及今年7月20日商务部已发起的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进行合并调查。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多晶硅64496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近33%,已超过中国去年全年的进口总量,累积平均进口价格26.44美元/公斤,比2011年同期下跌61%。数据还显示,9月份,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创造了历史新高,达3992吨,环比增长超过155%。
  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白洪强昨日对早报记者称,“26.44美元/公斤的价格,确实是要比国内大部分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成本还低。除了江苏中能与德国瓦克这样的巨头竞争外,其他的企业基本都受不了。”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预测,在进口冲击之下,2012年中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将比上年下滑25%,为6万吨,而进口量将突破8.5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约95%来自美国、韩国、欧盟。8.5万吨进口量,按23-25美元/公斤的价格计算,商务部的两次调查涉及进口总值约21亿美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表明,受进口冲击,中国43家多晶硅企业仅五六家勉强开工生产,其他超过80%的企业已经停产,技术团队和工人流失,全行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
  熟知此次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的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标锦介绍,发起立案申请的企业是: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和重庆大全新能源。要求调查的10家欧盟多晶硅企业,分别包括德国的Wacker Chemie AG、rimeSolar S.r.l.、PV Crystalox Solar GmbH、Schmid Group、Joint Solar Silicon,意大利的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SpA、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SILFAB S.p.A.、Estelux S.r.l.,法国的Apollon Solar,西班牙的Siliken Spain。这其中,进入中国产品数量最多的是德国多晶硅巨头Wacker Chemie AG。
  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25日,Solar World牵头的名为EU ProSun的团体向欧洲监管部门提起申诉,指控中国光伏公司获得非法补贴,要求欧盟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进口关税。根据规定,欧盟将在45天内决定是否立案。昨日距离9月25日已经过去了30多天。
  据熟知贸易的人士透露,欧盟如果决定就反补贴再立一案,会在立案前提前照会中国的驻欧使团。
  此前,商务部已经同意对美、韩两国的多晶硅采取初裁前三个月追溯征收措施。发起对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的4家中国企业据悉也将申请对欧盟多晶硅采取相同的追溯征收,以防止美国、韩国、欧盟的多晶硅在调查期间对中国市场进行突击式倾销。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