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波矿业投资热开始袭来
2012年10月24日 13:9 784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重点新闻
权威专访
邓富银:第四波投资热来袭 “门外汉”要警惕高风险
尽管已经退休,曾任川东南地质大队教授级高工的邓富银仍然没有闲着,身为中国地调局质量监审专家,邓在业界有足够的权威性。近段时间,时常有民营老板登门拜访,希望他能帮忙看一眼地矿图纸。
他说,从2002年至今,已现四波矿产投资热。2002年,本地和外地的企业开始在秀山等地投资锰矿;2005年,一批以湖南为代表的外地老板赶赴丰都、石柱等地,开始投资铅锌矿,这是第二波;2008年开始,一些本土的房地产、汽摩、餐饮、甚至是经营茶楼的老板,开始“走出去”,涉足国内外的煤矿、铁矿、铅锌矿、铝土矿、硅矿、锰矿等多种矿石。
据中国矿业联合会数据,2011年中国企业的海外矿业投资为284项,2010年为175项。近年在国内外的矿山上,出现了众多重庆、浙江、福建等地民营老板的身影。现如今,第四波投资热已经出现了苗头。
邓富银说,目前正与他接触的民营企业共有5家,除了本土企业外,其中部分企业来自于香港。与第三波投资热不同的是,新一波投资的“主角”不再那么分散,而是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汽摩行业。这些企业共同点是,一是所在的行业,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利润均有所缩水,希望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这些企业在矿产行业的投资力度也大大加强。
邓富银表示,挖矿的利润的确不小。如果是品位好的金矿,利润最高的可达100%,即便是品位一般的金矿,利润也有20%~30%。一微车巨头高层就表示,现目前,如果是经营得好的汽车整车企业,利润率也只有10%。
但邓富银说,深埋地下的矿石要揭开面纱,需要经历复杂的探矿过程。有时企业可供选择的矿会多达50~60个,其中真正能最终运作成功的矿的比例不到10%。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矿产行业的“门外汉”,他们的投资冲动中包含的巨大风险在于,政策方面的风险、矿产资源是否探明等。
采编于重庆商报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