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稀土走私者的自白 仅千分之一有证经营
2012年09月25日 14:46 9110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类: 稀土
如何治愈行业顽疾
"各方利益必须尽快统一"
很显然,稀土行业久病难医,但却不能不医。在亟待解决的所有行业弊端中,打击走私肯定首先要被提上日程。"试想,我们国家海关总署统计的稀土出口量只占到国外稀土进口量的40%左右,很显然,绝大部分稀土都是走私出去的,"卓创资讯有色金属分析师朱志炜表示,"而要想抑制走私,就应该加大出口配额管理机制,提高稀土行业的准入门槛。最主要还是应该在政策方面多下功夫,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管制力度全面提升。同时,加大整合力度,像北方的包钢稀土那样,将来南方的稀土企业也要实现集团化。"
陶敏敏则分析,之所以现在南方稀土行业不能像北方那样进行区域整合,不是他们不具有此能力,而是各地政府、各个利益方并没有统一。赣州稀土地处江西,厦门钨业隶属福建国资委,广晟有色是广东国资委旗下企业,在湖南有五矿发展。如果要想尽快整合,各方利益须均做出让步,尽快达成一致。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付永褕也认为,稀土行业将步入较快整合之路。随着稀土政策逐步收紧、行业整合提速,一些大型龙头企业将逐步形成。面对海外矿山的冲击和可能缩小的市场容量,推动行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是实现国内稀土行业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而提升行业集中度,最终形成两至三家大型企业集团是做强稀土行业的关键一步。
除走私之外,稀土行业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还称,我国稀土行业在深加工方面表现非常弱,尤其是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不够,让本身丰富的稀土资源完全丧失优势。特别是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我国的科学研发力度则更有必要。应该把资源优势利用起来,单纯靠出口原材料带动GDP增长,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能致使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早有人强调,正像石油是阿拉伯人的财富,不仅给中东产油国带来滚滚金钱,而且让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稀土也是中国人的稀世珍宝,中国必须要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有限的稀土资源,并且将之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对于中国稀土业的未来,朱志炜预测,"我们会逐渐弱化世界稀土主供应商的角色,稀土出口量还将继续下降。同时,国家将促进稀土资源的自有消化能力,对其保护力度也必将进一步加强"。
记者观察
稀土走私的代价
由于前期缺乏必要的管理规范,稀土像其他很多矿产一样,俨然成了当地百姓"靠山吃山"的资本。很多并未走出大山的人们,在这种简单、近乎原始的交易中收获着暴利。这些私采稀土的人们,依靠资源优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有房、有车,然而他们之中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正在侵占孙辈们的资源。没有规则的乱采乱挖,留下的只是满目疮痍。
似乎对于稀土走私者来说,恣意妄为已经成了习惯。他们明明知道犯法违规,但依旧敢于冒险。因为金钱的驱使,因为相比于对子孙、对自然的责任,他们更看重眼前的利益。
他们还不知道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事实,那些被采出的价值高昂的稀土被贱卖给他国,支持了其他国家的高科技发展。当这些高科技产品制成后返销回中国市场,又在我们同胞身上大赚了一笔。这是一种"无知"的罪吗?为了这样的无知,我们还要付出多少代价?
如今,政策收紧,本是偷偷摸摸的事业变得更加艰难。与走私者的对话中,记者同样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奈,"我们想改行,但是所有的资金都投进去了,现在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暂时维持着生计"。
稀土行业整合正在进行,对于这些违规私企们势必是一种冲击。当记者询问一些私自开采者是否接受整合时,他们很坚定地表示"不接受,如果整合了,我们的生计手段就全没了"。
或许改变稀土走私的长远利器并非政策,而是教育。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