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山:对有色地勘单位改革发展认识和建议

2012年09月11日 9:55 577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在近日举行的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行业高层论坛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受会长陈全训的委托,就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谈了一些观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大体从1985年开始,至今大约有20多年时间,经历了改革探索和地勘队伍实施属地化管理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大体上从1985年原地矿部提出“三化”开始,到原地矿部石油局整体改企和地勘队伍开始实施属地化管理为止。第二阶段以1999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1999]37号)为标志到现在。这一阶段地勘队伍改革的特点是改革目标明确,即“地勘队伍改革必须坚持事企分开,必须坚持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必须坚持探索建立现代化地勘企业制度”。但在实施步骤上,采取渐进式改革模式,统筹规划,逐步推进。该改革方案明确要求:一是地勘队伍改革必须坚持事企分开、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探索建立现代地勘企业制度。二是将大部分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
  有色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于1999年。除中国有色金属地质调查中心归中央管理外,其他地勘单位都属地化管理。10多年来,在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各地勘单位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克服了发展资金缺乏,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种种困难,勇于开拓进取,大胆探索,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经济发展现状普遍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带动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广义环境地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创造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改革发展经验,涌现出有色金属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江苏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等一批先进单位。
  尽管地勘单位在改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总体上看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经济实体的改革目标还有较在差距。这里面有客观社会环境条件不具备不成熟的因素,例如“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的局限性;也有地勘单位自身的原因,例如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经济实力弱,很难参与市场化竞争等。为使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不断推向深入,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从1999年国务院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1999)37号),到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3)76号),再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可以看出,中央对地勘单位的体制改革是已经下定决心的,不是可改可不改问题,而是怎么改的问题。对此我们务必有充分认识,要坚定改革方向,不能动摇。我相信主动改革和被动改革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是充分利用好“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政策的时间和空间,加快发展自己,壮大经济实力。从国家有关政策可以看出,“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不是地勘单位改革的最终目标,只是分类改革期间的一种过渡方式。我们希望这段时间能足够长,但我们不要期望这种方式永远存在下去。因此,各单位经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用好用足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要抓住国家实施《找矿突破行动纲要(211~2020年)》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地勘单位的优势空间,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为分类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善于利用社会力量发展自己。地勘单位最大的优势是找矿和从事与地质有关的技术工作,最大的劣势是缺乏发展资金,特别是在较大的矿山开发方面更显得资金不足。我个人意见在一些较大的地区还是要尽可能引进战略投资者,特别是争取与传统大中型骨干矿山企业联合,利用他们在技术、管理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实现矿山的规模开发。很显然这样做会使本来可以独自获得的矿山开发利益减少甚至大打折扣,但我认为对发展中的地勘单位来讲还是值得的。
  四是在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中要注意防范各种风险。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地勘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在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获得不少矿权,有的已经产生效益,这是非常值得祝贺的。但是,据了解,我们所获得的矿权(包括一些骨干矿山企业获得的矿权)多数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建设外部条件差,生产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有的是政治上欠稳定,有的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很多变数。因此我个人认为地勘单位走出去,要两条腿走路,坚持以技术劳动服务和矿业开发并重的方针。特别是在矿业开发方面,大项目一定要引进骨干矿山企业参与,甚至不一定要控股,以提高项目成功率和分散风险,小项目建议要短平快,有机会转让的一定要果断,不宜过分恋战。
  五是要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把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不断推向深入,争取早日实现国家提出的改革发展目标。
  地勘高层论坛讲话(节选)

相关链接:

陈全训:有色地勘行业要用新思路多找矿、快找矿、找大矿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