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拉链行业须在变局中布局

2012年08月13日 10:49 37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影响因素呈多样化
  2012年,影响拉链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呈多样化。从外部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2011年,美国经济复苏显著放缓,欧元区经济明显下滑,日本GDP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出现回落,全球经济宏观调控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国际市场疲软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东南亚国家依托更低的原料、劳动力成本,还有更优惠的的政策措施,夺走了中国很多订单。孟加拉、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企业表现更为抢眼。
  在经济不景气时,单边贸易保护政策通常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2012年,发达国家将会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国际贸易战和汇率战不可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更加凸现。
  国内方面,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明显紧缩,对服装中小企业影响加大,贷款难,贷利率上浮等一系列问题凸现,流动资金紧张。拉链行业企业贷款综合利率达到15%到18%。按此测算,借贷2000万一年,一年多支出100多万元。
  企业对国内通货膨胀的担心在增加,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去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企业支出增加30%左右。用工荒背后的被迫产业转移也具有一定的产业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美元继续贬值,原本利润微薄的出口企业赚到的美元更不值钱。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这些不仅造成企业产销不畅,库存增多和利润下滑,还影响企业正常接单生产和市场信心,严重阻碍了全行业的稳定运行。


  寻求突破口
  事实上,上述问题有些是因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等短期因素影响所致,有些是在转型过程中无法回避且长期存在,需要采取不同对策寻找解决的途径。
  专家认为,未来决定企业命运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和规模,而是企业是否站在创新体系的基础上,确实获得了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价值。在新时期,全行业应树立全新的产业发展观和品牌观,实现由规模效应向价值增长的跨越,实现比较优势的根本性转换。
  2011年我国拉链对全球出口金额增长幅度减少,一个原因是主动或被动放弃低附加值订单,如义乌许多拉链企业因汇率和材料大幅变动,而放弃了较大数量、较低价格、较长时间的订单,调整了出口产品的价格和附加值。
  近年来,中国服装业开始关注欧、美、日市场以外的新兴市场的运筹和布局,转变身份,从出卖劳动力的加工者变为超值服务者,挖掘新的产业职能,不仅是国际市场的服务者,更应是国际资源的整合者。服装产业的积极转型,已经成为产业的主流趋势,作为与之配套的行业,拉链行业必须及时地紧跟,与之配套,否则将丧失拉链产业整体提升进步和发展的良机。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消费,老百姓对衣着商品的品质和文化品位要求增强,同时,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再分工为我国服装产业进入更高的价值链层级创造了良好条件;国际资源的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我国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更成熟的产业资源,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新兴市场崛起为我国服装品牌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后危机时代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文化、国际地位重新定位提供了适当的切入点。
  在此背景下,中国拉链行业需要更加清醒地确立自己在国际产业结构中的新地位。而新期待的满足,新地位的确立,新优势的建立需要通过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来完成。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