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革命波及全球 中国能源结构面临战略调整

2012年08月09日 9:20 31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他石之山 受益页岩气革命 美能源更趋优化
  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由一个天然气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2009年,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
  8月3日,美国能源部称美国将陆续淘汰大量燃煤机组,未来4年将停止使用2700万千瓦燃煤电厂。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坚定了大幅淘汰落后煤电机组的决心。
  据卓创资讯数据,8月6日,美国纽交所天然气9月期货合约价为2.91美元/百万英热。此前的4月份,这一价格最低到了1.9美元/ 百万英热,较这一轮最高价格2008年7月创下的13.21美元下降86%。天然气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电力价格随之跳水,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今年4月,美国天然气电厂电价为2.85美元/千立方英尺,较此前最高的2008年6月12.41美元的价格下降77%。
  8月6日,日本到岸LNG(液化天然气)9月合约价(与原油价格挂钩定价)13.23美元/百万英热。美国天然气价格是其二折。
  美国是一个常规天然气缺乏的国家,其天然气价格能够创下新低,最主要的是美国历时百年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页岩气开发,最近十余年突然掀起“静悄悄的革命”。1997 年,Mitchell 能源公司在Barnett 盆地页岩带作业中首次使用水力压裂技术,由此拉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序幕。2003 年,水平井技术的应用使美国页岩气的开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统计显示,200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196亿立方米,随后6年则呈爆发式增长。2006年为283亿立方米,2010年为1387亿立方米,2011年为172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高达43.1%。今年,由于页岩气价格低迷,开发商积极性受到影响,投资转向页岩油。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页岩气价格回升,美国页岩气未来仍然会蓬勃发展。
  页岩气革命使美国由一个天然气进口国转变为一个天然气出口国。2009年,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
  天然气主要用于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城市燃料和天然气汽车等领域。页岩气发展为美国带来能源安全的同时,带来了美国制造业复兴,刺激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使美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
  美国页岩气产量爆发式增长带来价格骤降后,对美国影响最大的是煤电行业。2011-2015 年美国新规划的电厂中,以煤炭为燃料的占比分别为19.03%、18.31%、2.42%、6.28%和0.49%,而天然气为燃料的电厂在2011-2015年的规划中平均占比为54%。
  廉价而充足的天然气以及电力,使美国天然气化工经济性优势显现。北美化学工业焕发勃勃生机,美国制造业呈复兴之势。有复兴必有失落,被替代的能源和相关产业则迅速衰退。风电、核电和煤炭发电项目推迟。煤炭成为销售困难的能源。今年上半年,美国煤炭出口大量增加。
  美国页岩气“静悄悄” 开发成功后,全球已有三十多个国家展开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工作,但是北美以外国家的页岩气开发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采的国家,2009年的产量已达到72亿立方米。不过,杰瑞股份(002353)人士告诉记者,加拿大现有油气管网设备多将美国做为消费地,美国页岩气产量暴增使其进口天然气需求下降,加拿大页岩气销售不畅,进而影响了开发增速。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中心室主任、研究员潘继平认为,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地质特点、资源潜力、技术状况以及市场条件都存在不确定性或者不成熟,全球除北美以外的其他地区页岩气开发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以至于产业化还需要很长时间。
  一个可以比照的概念是,寻找一个大油田要花费数年时间,而对于一个已发现的油田,从探明储量到形成生产规模一般也要花费7-10年时间。
  全球页岩气产业化进程需要时间积累,这使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的影响,除了在美国显示出革命性意义外,于全球其他地区只显现慢性渗透作用。北美、亚洲、欧洲三地天然气价格相差巨大,国际原油价格在美国天然气价格不断创新低后,仍然在今年3月份创出2008年底以来的每桶超出100美元的新高,都是例证。

  初垦之地 当前以勘探为主 产业化尚需时日
  2015年以前,我国页岩气将以勘探工作为主,大规模开发难以启动;页岩气扶持政策正在制订当中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副主任张抗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认为,中国页岩气产业化尚需时日。这是由我国页岩气勘探状况、开发政策、开采技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据了解,2015年以前,我国页岩气将以勘探工作为主,大规模开发难以启动。目前,第一次和第二次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的相关区块进入钻井阶段。而根据探矿权合同,首批中标的中石化和河南煤层气公司将于2014年7月份完成两个区块4237平方公里的勘探任务,同时中石油6567平方公里的页岩气试验区块初期勘探也将结束。
  从美国经验来看,其页岩气大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能源意外获利法》,对页岩气开发实施长达15年的优惠政策,各州政府都实施了相应的五项税收优惠,甚至有些州对页岩气的开发不征生产税。
  我国页岩气扶持政策正在制订当中。不过,短期内明确这些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中国页岩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良正在参与制订该项政策。据他透露,页岩气的扶持政策比照煤层气,有些方面有所放宽。
  此外,页岩气资源分布中,有66%的页岩气区块在中石油、中石化油气矿业权区域内。这些需要国土资源部与中石油、中石化和地方政策协调。
  页岩气大规模的开采还需要建设管网系统,集气站、加压站、清管站等地面工程设施,外运还需要管道建设、公路铁路等设施。这些需要在开采的商业价值明确之后才能开始建设。中石油规划院管道所副所长杨建红认为,页岩气发展应该是“十三五”的事。
  我国页岩气开采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尽管页岩气技术概念非常明确,但是具体工艺中有很多专有技术需要经验积累。
  此外,页岩气亟需突破体制和政策,政策的后续支持力度仍有待观察。
  即便上述各项内容都能落实,页岩气能否发展壮大也存不确定性。一个可以比较的案例是煤层气的开发。2006年,中国煤层气借优惠政策东风开始商业化之路。201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106亿立方米,远未完成“十一五”目标。其中,地面开采21亿立方米,没有完成50亿立方米的计划量,且煤层气经营者绝大部分亏损。中联煤层气公司相关责任人李良认为,矿权重叠是煤层气推迟完成任务的重要原因。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梁先生介绍,一些煤层气抽采出来后,进不了管网,只能就近局部区域使用,这也是中国煤层气利用率低的原因。
  中石油目前持有全国80%以上的天然气管网,垄断的经营模式,且中石油自身也经营煤层气,都不利于煤层气进入现有管网。
  页岩气与煤层气同属非常规天然气,两者在生产、销售、商业环境等各方面有诸多类似的地方。煤层气所遇到的问题,也可能在页岩气上出现。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