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500强新鲜出炉

2012年08月08日 10:24 320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平稳增长 增速回落
  自2011年开始,中国的机械工业正式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战略结构调整时期。
  据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11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5.06%;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3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二成三,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3.55个百分点。
  进入2012年,仅从增速看,机械工业产值月度增速回落较快,3月份同比增长28.87%,5月份增速回落至22.85%,下滑势头过猛,一度引发各方对行业发展的担忧;但下半年以来,同比增速回落逐渐趋缓,总体表现出平稳增长态势。
  中国机械500强企业是我国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对行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根据世界企业实验室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机械500强》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总计达到62911.16亿元,比去年增长了7.30%;利润总额为4952.81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4.21%。在这500家企业中,销售收入上1000亿元的企业从去年的6家增加到8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从131家减少为113家。
  “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机械行业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向好;产销实现平稳增长,但是相比往年,利润增速回落。”孙伯淮说。
  孙伯淮认为,机械500强企业的重要性远非其数目可比拟,事实上,机械500强企业已经成为机械行业的主体。比如,在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中,机械500强企业无论是在销售收入,还是在利润总额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且机械500强企业各项指标的增长率都高于规模以上企业。
  从榜单及其包含的数据可以看出,机械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10强销售收入占500强总体的38.1%,较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前100强企业占500强总体的78.9%,比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10强占100强的比例为48.3%。
  在500大企业中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销售收入达到7132亿元,比上年的6097亿元增加了1035亿元,增长了17%;排名第500位的企业销售收入7.10亿元,比上年的7.13亿元减少了0.03亿元,说明企业总体规模得到提升,但是增速放缓。
  而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在中国机械500强和500大中所占比例均大幅提升。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9家,占41.8%,比上年增加9家;民营企业178家,占35.6%,比上年增加53家,增幅达到39%以上;外资及控股企业53家,占10.6%,比上年减少5家;股份合作制企业53家,比上年减少42家;其他企业7家,比上年减少15家。


  产业格局 基本稳定
  孙伯淮认为,虽然从总体来看,机械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但是仅从行业布局、区域格局来看,变化不是很大,保持了基本的格局稳定。
  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共有150家入选,占500强的30%,入选数位居第一,比上年增加8家,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均有所提升。
  孙伯淮提出,通用装备制造业近年发展较快,自2006年超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成为500强入选企业最多的行业。
  入选数排名第二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虽然其中的汽车制造业近年入选企业有所下降,但仍是占比最大和贡献最大的子行业,潜力不容忽视。
  500强上榜企业中,企业数增加最多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共有93家企业入选,较上年增加11家,其中,快速发展的工程机械行业功不可没,2011年在国内市场,受益于国家4万亿投放和房地产的余力,延续了前两年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国外市场,尽管欧美工程机械市场下滑,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通过国外并购、国外设厂、国内整合,使我国工程机械优势企业规模快速扩张。
  区域格局更加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机械行业发展状况的不平衡,同样也决定了机械企业500强在地域分布上呈现的很大不平衡。除西藏外,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械企业进入500强。
  华东地区以平均255家企业入围500强的突出优势,牢牢占据首位;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入围企业数受益于区域政策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广东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入围企业则受经济不稳定因素影响略有下降。
  从省市分布来看,经济基础好、开放程度高的浙江、江苏、山东、上海上榜企业数最多,占到榜单总数近一半;工业基础好、城市吸引力高的四个直辖市及东北三省更容易产生大企业。

 

相关链接:

江西铜业荣列2012中国企业500强第78名

财富500强折射经济结构失衡 国企仍占绝大多数

2012年中国500强排行榜 有色31家企业入围

《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三家有色企业上榜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