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确认就多晶硅对美发起“双反”立案

2012年07月18日 8:33 293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继5月17日美国对中国“双反”初裁落定之后,中国在多晶硅领域的“双反”立案已经拉开大幕。
  7月17日,多位多晶硅业界人士向记者证实,中国商务部已确认在多晶硅领域对美国发起“双反”立案,对韩国发起反倾销调查,“企业方面已经被要求递交更为完整的申诉材料”。
  本次多晶硅双反调查,由数家国内多晶硅企业于3月共同向商务部提交申请,此后4月一直在补充材料,这些企业为:保利协鑫、赛维LDK、大全新能源等。此次申诉获得了商务部方面的积极回应。
  2011年,中国总计进口多晶硅6.46万吨,同比增长36.00%,取自零售与长单价的平均值约40美元/公斤计算,涉及进口金额为25.9亿美元。其中,自美国、韩国进口多晶硅占据6成。
  受美国、韩国等国多晶硅低价进口影响,自2011年9月以来,国内80%中国企业已停产,影响波及整个行业超过500亿投资,造成失业人数超过5000人。

  对美、韩不同的立案调查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预测,2012年中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为10万吨,进口量在8万吨左右。8万吨的进口量,按现今零售价23-28美元/公斤、长单价32-37美元/公斤价值计算,涉及进口总值同样超过20亿美元。
  一位多晶硅中部企业高管告诉记者,此次发起调查的申诉,除了三家大厂外,10多家中小多晶硅企业也有参与。对美韩多晶硅采取不同的立案调查方式,“美方涉及到政府补贴,所以在上周已经知会;韩国是企业行为,所以只做反倾销处理”。
  韩联社7月16日称,韩国驻中国大使馆当天表示,已接到中国商务部通报,称中国已经对韩国产多晶硅开始进行反倾销调查。
  1-5月份中国累计进口多晶硅3.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累计进口额达到9.6亿美元。
  5月份,从美国进口3269.37吨,环增28.47%,其所占比重为41.40%;从德国进口2053.53吨,环增69.04%,所占比重为26.01%;从韩国进口1752.74吨,环比增长15.05%,所占比重为22.20%。
  “整个5月自美国进口量在整个进口比例中约为44%,韩国所占比例为24%,比例较之去年全年更有提升。”前述光伏企业高管称,不排除中国企业提出“双反”申诉后,美韩企业加紧向中国倾销的幅度,“它们的价格一般都在24美元/公斤区间,而这个价格包括OCI在内都是做不到的。”
  该高管坦言,韩国OCI、美国Hemlock为主的国际多晶硅巨头主要市场均是面向中国,韩国多晶硅企业70%的多晶硅产品都运往中国,“像OCI用的几乎全为GT Solar的设备,成本应在30美元/公斤以上”。(
  凭借地利优势,韩国厂商对中国的出口后来居上,而低于成本价的出售亦让其不堪重负。主打多晶硅和硅片业务的熊津能源2011年第三季度出现59亿韩元的亏损,野村控股则认为OCI的多晶硅业务亏损时间会延长到2013年全年。多位业内人士指,韩国厂商之所以低价出口多晶硅,有赖于国家的补贴支持和集团其它赢利业务支撑,以此在未来市场上获得绝对优势。
  上述多晶硅企业高管透露,国内光伏企业掌握的证据显示,一家韩国厂商与国内贸易公司关系非比寻常,该贸易公司以16美元/公斤的超低价格进口硅料,较正常价低30%左右;国内贸易公司将硅料交给到硅片商加工后,再以低价卖出,“硅片增值税为17%,出口退税13%,只需交4%关税”。有国内光伏企业怀疑,此家贸易公司即为韩国厂商的关联企业,意在将价格基数做小,关税亦少,因此其硅片在国际上拥价格竞争力。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