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训:《论就矿找矿》

2012年07月17日 11:15 92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就矿找矿的根据
  实行就矿找矿,从成矿地质理论上分析是有道理的。因为一个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存在绝非是一种偶然的、孤立的地质现象,而是与其周围地质环境有一定的内在的有机联系。能够形成某个矿床的某种综合地质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的出现,通常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往往不会局限于一个极小的仅仅相当于一个矿床的空间范围之内。这就是相似的矿床为什么常常在一个地区内成群出现成带分布的原因。因此,在已知矿床,特别在大型矿床附近类似的地质环境里,寻找类似的矿床(规模可能不尽相同)有可能获得成功。赣西北地质大队的地质人员,在认识到城门山铜矿床的似层状铜矿体(地表均氧化成铁帽)赋存于石炭系黄龙灰岩底部与泥盆系五通砂岩之间不整合面及其附近的层间破碎带中之后,便与城门山外围的武山矿区进行对比,发现武山不仅地质条件相似,而且也有铁帽沿黄龙灰岩与五通砂岩的不整合面分布。据此,推断出武山铁帽带的深部也有找到似层状铜矿体的可能。于是开展了就矿找矿工作,在武山矿区北矿带很快发现了大型铜矿床,从而证实了上述推断的正确性。这是运用地质类比法进行就矿找矿在江西获得成功的事例之一。
  实行就矿找矿,从哲学上看也是有根据的。毛泽东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对一般事物的认识如此,对深埋地下各种观测手段亦难于触及其全貌的矿床地质情况及其规模、远景的正确认识更是如此。德兴铜矿20世纪50年代被证实为特大型铜矿床,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之后,时过一二十年,通过进一步科学研究和第二次勘探的再实践、再认识,矿床远景规模和人们对于矿床地质情况的认识均有很大发展。但是,今天我们也还不能讲“认识已经完成”、“规模已经到顶”这样的话。因为还有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整个铜矿田仍有进一步扩大远景的可能。由此可见,全面正确评价一个矿床往往不是通过一次两次工作就能完成,而通常要有一个反复实践和认识,逐步深入,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说,在老矿区及其附近或在已知成矿区(带)范围内开展就矿找矿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
  实行就矿找矿,从地质经济效果来看,也是多快好省的。一个老矿区往往已建有矿山,采选能力、交通水电等生产生活设施有一定基础。因此,当扩大了老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