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企业必须经历转型阵痛
2012年07月16日 9:54 4581次浏览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张茉楠
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创下3年来最低的7.6%,但季调环比折年率7.2%,高于一季度的6.4%,这说明中国宏观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很大。与宏观相比,企业微观主体的感觉可能寒意更浓。
当前,很多企业对处境判断是“比较艰难”,有的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用企业自身的话讲:“那个时候,企业是一下子倒掉,现在是慢慢煎熬,好像是温水煮青蛙”。
去年底,北京大学曾对东部沿海3000家中小企业做的一次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平均利润比上年缩水了30%—40%。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很多企业无法靠更好的品牌建设和更先进的技术运用来保持利润。再加上海外需求萎缩,订单锐减,很多企业目前的运转状态平均仅能达到产能的71%。
今年这种态势进一步向大中型工业企业蔓延。数据显示,1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4%,这是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连续第4个月出现负增长,且跌幅较此前进一步扩大。微观经济为何表现出比宏观更加糟糕的表现?这其中,固然有经济周期的因素,但更需从企业自身找原因。
微观主体健康,宏观经济才能健康。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力缺乏。市场环境宽松的时候,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愿望和动力都不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增速下滑,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必然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很多行业都面临着全产业链的重大调整。
应该讲,一直以来中国许多行业的高盈利是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步的,企业快速增长是借势而为。但未来企业宏观大格局正在发生改变,中国正在告别两位数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将下一个台阶,从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运行。由高储蓄——高投资率支持的资本存量扩张正发生趋势性改变,中国“过度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增长模式难持续,经济退潮之后,资本回报率下降,大部分企业盈利将不可避免步入下行区间。
因此,对于当前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政策着力点绝对不是一味地放松货币或是再继续扩大投资,而是应该突出结构调整。考虑到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利润下滑以及投资需求疲软,减税可能是比货币放松对于企业盈利更为有效的政策工具。不过,当前国家在减税方面,领域仍偏窄且规模较小。从财政实力看,尽管今年以来财政收入缩水,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可考虑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负、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真正使企业整体税负降下来。
此外,需要加快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整体竞争力提升,在低谷中为下一轮发展夯实基础。同时,努力稳定萎缩的市场需求,使行业先进生产能力能够生存。
对于企业而言,更需“苦练内功”,在市场倒逼下,加快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通过优胜劣汰做大做强一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来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