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电价下的“阶梯生活”

2012年07月05日 11:23 29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迈向节能减排第一步
  在阶梯电价实行的前几日,记者在北京几家银行的购电ATM机旁发现,并没有出现一般商品“涨价”前的抢购情况。通州区北苑农业银行(601288,股吧)的工作人员万小姐告诉记者,这些天来买电的人数跟以往差不多,购电额度也很平稳,没有出现明显的“囤电”现象。
  看来,阶梯电价对绝大多数居民并未带来明显影响。“市场”反应平淡,是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阶梯电价对引导居民节约用电“作用有限”?
  事实上,居民阶梯电价在我国部分些省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早在2001年,甘肃省就开始推行阶梯电价。从2004年开始,浙江、四川、福建等省份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居民阶梯式累进电价试点。对于这些省份的居民而言,阶梯电价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记者从相关报道中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阶梯电价对四川居民的生活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2006年开始,四川居民用电开始实施阶梯电价。2006年之前,四川居民用电量增长幅度每年均增长10%以上。阶梯电价实施后的第二年,居民用电量几乎没有增长。
  浙江是我国最先实施阶梯式电价政策的省份之一。2004年8月,浙江便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方案。据统计,随后4年,浙江全年全省生活用电同比增幅分别为19.6%、16.4%、13.6%和12.2%,占全社会用电量之比都在10%~11%左右。
  然而,来自试点省份的相关调查也反映出,有部分市民表示,由于不同档次的电价之间差距不大,通过电费高低促进节约用电的效果并不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居民用电本身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还是涉及到居民平时生活习惯,而要想通过差别不大价格杠杆来改变生活习惯,效果不会很明显。阶梯电价的试行,更主要的意义在于加强全民节能意识,引导公众合理消费能源。
  刘元春表示,要真正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还要依赖电价的市场化改革,阶梯电价的试行已经朝这个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对此也有类似看法。他向本报记者表示,试行居民阶梯电价对于节能减排的作用,引导意义大过实际效果。如果想要效果更加明显,他认为,“差别应该更大,低于一定量,应给与奖励措施,超过一定量,应给予惩罚性电价,比如5元钱一度电。”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高世宪日前表示,阶梯电价主要目的还是影响消费习惯,让人们为多耗费的能源买单,促进节约用电。第三档电量涨3毛也好,涨5毛也好,都不是“终极目标”,未来也可能会随着发展而调整。
  相关文件明确,“第一档电价原则上维持较低价格水平,一定时期内保持基本稳定”,而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则是“3年内保持基本稳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西部地区第一档电量比东部地区低,是目前发展阶段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客观反映,今后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第一档电量可以实行动态调整,并非一成不变。
  高世宪表示,如果有需要,适当调整是必要的,具体怎么调,还要看实践当中反映出来的具体情况。

  “阶梯式跟进”要谨慎
  有专家表示,继居民阶梯电价制度之后,下一步,自来水、天然气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将可能参考阶梯电价的推行经验。
  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已经有17个城市实行了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多数城市对非居民用水实行了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收费制度。
  针对水价改革下一步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近日明确,将进一步稳步推进包括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在内的水价形成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水价的计价方式,特别是继续推进居民用水的阶梯式水价制度,大范围推广在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的自来水厂的成本公开制度。
  而继去年底在广东、广西先行开始试点之后,天然气价格改革今年也有望扩大,新一轮的改革拟从上游扩展至全产业链。
  有不少网友表示,水、气比电的节约空间更小,因为再有钱的人一天也不会多洗几次澡,多喝更多水、做更多顿饭。所以在“刚需”方面,几乎也没有什么“水分”可挤。
  但可以想见,在能源约束愈发明显的当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将渐入“节能模式”。阶梯计价后 ,节能意识会更加深入人心,人们在乎的不是节约或者不节约那几块钱 ,而是作为一种公民素质体现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王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合租与一家几代人住在一起的情况相似,阶梯电价以表来计算用电量,对一户多口的家庭来说虽然负担不重,但也不尽合理。不过,如果不进行优化调整,要是以后水电气全面阶梯计价,那我们这部分合租户的负担就要加重了。”
  有观点认为,目前仍有必要对阶梯计价的基础性问题深入研究,不能简单照搬阶梯电价模式。
  “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步入阶梯式生活,或许才能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和接受。”王珂想了想说。

采编于中国经济导报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