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矿产品话语权 改变我国在国际市场受制于人的现状

2012年06月25日 8:26 1082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原因分析

  人们对贸易定价话语权的解释各有不同。一般而言,定价话语权往往指的是某地或者某个机构在某种商品上的定价能左右或者严重影响国际上对该商品价格的定价的能力。多年来,我国一直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市场定价,使得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过大。归纳起来,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主体与客体实力失衡
  我国大宗矿产品缺乏贸易定价话语权的核心问题是:当前,全球资源争夺不断加剧,矿山企业间兼并、收购和经营范围的拓宽已成为一股潮流,并形成了跨国生产经营的格局,出现了一批生产经营性跨国矿业公司,对全球资源控制程度显著提高,使得国际矿业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跨国矿业公司主宰矿产品市场,处于定价谈判的主导地位。以铁矿为例,全球铁矿石贸易市场份额的70%以上被三大矿业公司(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占据,市场处于高度寡头垄断状态;随着三大矿业公司铁矿石产量占比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定价话语权还在不断提升。与此对应,我国矿产品消费分散特征比较明显,虽然在价格谈判中也组织了各类“谈判集团”,但是“谈判集团”的成员毕竟不全是真正进口的执行者,谈判“主人翁”的精神从一开始就受到“折扣”影响,因而价格谈判中被击破也属正常现象。因此,市场主体与客体实力的失衡是影响大宗矿产品现货进口贸易定价权的一个结症。

  2.资源竞争中的政治因素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量的原油、铁矿等基础资源产品。这样,中国必然会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进行资源争夺,这种争夺不仅表现在与发达工业国之间,也表现在与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从另一方面看,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开始担心中国的高速发展,想通过某些手段来抑制中国发展,这从国际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可见一斑。2004年以来,全球原油和铁矿等大宗产品价格均大幅上涨,我们不否认这与需求快速增长有关,但是造成价格上涨的原因也不能仅从单纯的市场供求关系上考虑,而不考虑国际政治因素。从政治角度看,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等资源从来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考虑。资源价格强劲上行将抬高经济发展成本,并延缓发展速度,政治角逐力量无处不在。

  3.定价机制因素
  国际大宗矿产品的定价,一直都是在经济纠纷与斗争中推进,但是供应垄断方自始自终都处于主导地位。以铁矿石为例,自2010年开始,在世界铁矿石三大主要供应商的强势推行下,维系多年的全球铁矿石谈判机制宣布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现货市场为基准的指数化定价机制。按照国际三大矿商的定价公式,每一季度的铁矿石价格将按照上一季度市场的现货指数均价来确定;消费方基本没什么话语权。因此,现在的铁矿砂指数化定价机制基本可以理解为原先合同定价模式的翻版,消费方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采购中的无序竞争及管理体制中的部分弊端也是削弱我国大宗矿产品贸易定价话语权的客观要素之一,迫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与改革。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