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要求五大行自查28万亿贷款

2012年06月04日 11:3 256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探因五级分类偏差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推动的此次五大行自查,主要集中在贷款分类在制度、流程、操作三个层面是否合规、准确。
  举例而言,制度层面,主要检查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是否符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流程方面,分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人为调整分类结果;操作上,是否存在借新还旧等方式掩盖贷款风险暴露等。
  该环渤海地区国有大行行长表示,五家大行贷款余额超过20万亿,难免出现五级分类不真实的地方。这其中,原因复杂,比方说包括借新还旧、以贷还贷等。
  本报记者获悉,配合本次自查,监管层总结了贷款五级分类出现偏差的七大原因。
  具体来看包括:分类政策制度或系统不完善;未严格执行分类政策及标准;分类不及时连续;未及时审批认定分类结果;通过借新还旧、以贷还贷、重组等延迟风险暴露及贷款违规;未充分及时收集分类信息或分类人员知识经验欠缺;借款企业、中介机构提供的报表报告失真等。
  上述知情人士称,最终,银行业机构要统计分类偏差的合计数,包括笔数和金额。而自查信息则将从两个管道,汇集至银监会。
  管道一,国有大行的分支机构将自查报告报送至属地银监局;管道二,法人汇总的自查报告,直接报送至银监会监管一部。
  “做实贷款的五级分类其实也是2012年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监管任务之一。”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透露,下半年,各银监局也将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家银行机构进行五级分类现场检查。银监局将重点检查银行五级分类制度的合规性、资产分类流程的完整性和资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检查报告会在10月底前向银监会报告。
  五大行年报显示,2011年末,工、农、中、建、交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730亿、870亿、630亿、710亿和220亿元,合计3160亿元。

  顶住不良考验
  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6%。实际上,在此之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曾经连续实现多个季度的“双降”。不良贷款的下降不但是中国银行业实力增强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监管“成绩”的体现。
  这一大好背景下,五大行启动自查,监管层对银行贷款质量的担忧可见一斑。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指标与上年末相比有所反弹。”银监会在2012年一季度银行业运行报告中透露的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0亿元。
  随着宏观经济的继续走弱,顶住不良贷款增加的势头,已日益成为监管层和银行业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
  事实上,早在2011年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曾在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要求,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多的有利条件,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避免拨备和不良贷款“两高”局面,真实反映资产负债质量状况。
  2011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为1.1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61亿元。而与此同时,2011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7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对当前不良贷款的规模,似乎绰绰有余。
  “但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伴随着经济形势下行,银行的不良贷款往往也会步入上升的周期。”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信贷有效需求下降,带来利润增速的下降;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的增加又吃掉更多拨备。两方面一挤压,今年银行的日子不好过。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