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缆行业乱象调查:产能过剩质量堪忧

2012年06月04日 9:20 141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走在宜兴到金坛的路上,马路冷清。几年前货车排队进货的火爆销售场面已经不复存在。
  时令虽已入夏,但眼下的中国电缆城市宜兴官林镇正在“过冬”,整个行业开始节衣缩食,以销定产。
  电线电缆占据中国电工行业四分之一的产值,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堪称国民经济的“血管”。但令人忧虑的是,电线电缆行业质量“黑幕”重重,成为行业发展一颗随时可以引爆的“地雷”!

  质量之忧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在“五一”前召开了一次七届三次理事长工作会议,各大电缆业巨头到会并讨论行业形势,纷纷对第一季度生产经营形势进行分析。
  “主流的意见对目前产业质量表示担忧,目前市场监管没有有效地制约市场上质量违法行为,这给与会的规范守法企业带来严重困惑。”一位参会的上海电缆研究所专家对记者说。
  来自电缆网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由于过度粗放式的发展,电线电缆行业质量堪忧,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局。
  最近一次的调查显示,业内有超过40%的企业遭遇过低于成本价中标、同行恶意压价等不良竞争的经历。
  参照《招投标法》,我国常常执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表面上看来,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切中了招投标制度关于竞争性的要害,减轻了评标专家主观因素的干扰,有助于使评标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
  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投标者借此恶意压低投标报价以达到中标目的,但中标后却使用各种索赔手段导致决算价远远高于中标价,使低价中标失去意义。
  随着市场上铜价和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电线电缆招投标价格又相对过低,如果企业按照行业标准和国标生产,严格执行工艺,势必要大幅亏损。电线电缆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需要两种材料,一是导体铜或者铝,另一种就是包裹在外的塑料。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开始忽视原料进厂把关,有的甚至故意使用劣质原料,然而劣质电缆外皮寿命仅为合格品的1/10。
  为了掩人耳目,一些厂家生产者甚至用好铜包坏铜,或者铜包钢、铜包铝来做电缆。劣质电缆、电线,一般人很难识别。
  对于塑料材料,生产厂家也是想尽办法偷工减料,例如低价买来废弃的吊针瓶、吊针管等医疗垃圾,或者进口的废旧塑料,合格产品用二三十年外皮都没问题,而劣质塑料两三年就会老化脱落。
  厂家如此猖狂地擅自降低生产成本,蓄意偷工减料,必然会直接导致导体电阻、交联度等关键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
  针对这种行业现状,中国电线电缆产业的领军企业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公开表示:“目前电线电缆产业中,至少有2/3的产品不合格,或者是伪劣的产品,行业秩序和产品质量到了该管的时候了!”目前远东也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产销规模最大、员工人数最多、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恶性竞争的代价
  从长远来看,电线电缆质量不合格与行业的低门槛进入和低水平建设不可分割。近年来,电线电缆厂家如同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线缆生产企业已达到7000多家,因此,业内企业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产能过剩,很多企业为了谋取更多更大的利益,选择不诚信的经营行为。
  据了解,电缆行业产能过剩在数年前就已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新一轮刺激计划的驱动,催生了电缆行业新一轮的产能扩张大潮。
  几年时间里,宜兴平地升起了近10座立塔,绝大部分聚集在官林镇,这儿已经成为中国电缆城。
  据了解,立塔式超高压电缆生产线是中国电线电缆的一种生产线,立塔的建设代表着产能的扩建。一座立塔建设投资巨大,是电线电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方向。
  记者在宜兴官林镇调查,近几年来,一座座立塔拔地而起,尽管行业面临寒冬,但是新建立塔之风仍然盛行,与长城电缆厂的立塔遥遥相望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沪安电缆立塔,当地人称,这座立塔从2011年开始修建,但是由于行业形势低迷,竣工时间仍然难定。
  立塔修建完工之时,就可能是电缆厂亏损的开始。
  “现在电缆的生产能力是需求的两到三倍,这种现象已经存在很长时间,更为严重的是后面还纷纷在建,即使现在进入行业冬天,企业还在盲目的扩张。”宜兴市电线电缆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在电缆网总经理孙录看来,现在的立塔基本上成为一种摆设,原因在于国网、南网等大客户在招投标的时候,电线电缆企业为了给自己的资质加分,修建了立塔,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很难用得上。
  一方面是需求回落,一方面仍然是电线电缆产能的不断扩张,由于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电缆行业赢利水平长期低迷。
  “近几年来,行业平均利润率一直下降,目前已经下降到2%以内,再这样粗放发展下去,不是企业存活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面临亏损的问题。”一家电缆公司高管对本报记者说。
  “目前行业数据还没有出来,但从企业经营反馈来看,2012年第一季度全行业较差,形势很严峻!”上海电缆研究所的资深专家马汝亮对本报记者说。

  应对之策
  对于行业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规范这一老大难问题,国家相关部委已高度关注。
  2011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和工信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的指导意见》,责令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和不满足生产许可的企业退出市场,同时还将从生产源头控制新增产能。
  “好的方面是国家部委已经高度关注,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品质量的监管需要多方面政策措施落实。”孙录说。
  据本报记者了解,随着六部委电线电缆质量新政出台后,各地电线电缆质量检测部门正在具体落实细化措施,随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电线电缆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
  4月27日,宜兴市电线电缆行业协会召开全市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对于有用户投诉和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事故的,准入许可部门要全面调查、依法处理,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实施质量问责;对证照不全、监督抽查不合格以及存在其他质量违法行为的企业,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开,提高质量违法成本。
  如何解决电缆产业质量问题,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锡培表示:“首先国家和政府重视非常重要,其次制造业企业自身守法规范经营不可或缺,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用户的成熟。”
  “因为只有当一个行业的用户开始走向成熟,才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用户成熟理性的购买行为引导生产企业走向正确的轨道,形成一种生产和消费品牌产品、优质产品的文化,进而促进整个行业走向成熟与规范。”
  蒋锡培呼吁,用户成熟有三个标志,一是具备高度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二是走出“低价中标”的误区,理性选择供应商;三是在交货时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把关。
  “用户不仅需要从源头上谨慎选择产品供应商,更需要在产品交货时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把关,对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进行全面的检查,坚决不让劣质产品投入使用。”蒋锡培说。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