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铬超标事件中失了底线
2012年05月30日 10:36 137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彭松
最近几天,十余家上市药企的胶囊铬超标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部分涉事公司相继停牌、公告,相关股票下跌,媒体介入报道,网友则是抨击不断。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目前网络舆论对于涉事上市公司的回应,并不太满意。
上市公司,通常被认为是行业内较优秀的一批企业,理应在各方面都发挥表率作用。可是,这次爆出来的铬超标问题上市公司连基本的商业底线都未达到。药品,本来是要治病救人,一些上市药企却把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危害的东西推向了市场。对消费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或许一时难以度量,但对精神上的伤害已经产生。
错误已经发生,上市药企应该如何来承担责任?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应对危机,正是另一场对公司的考验。召回、销毁、加强质量控制,这是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也得对消费者有个说法。比如,做错了事至少得道个歉吧。可惜的是,目前已发公告的数家上市药企中,除了亚太药业、西南合成、康缘药业等表示,“公司董事会对消费者和投资者可能造成的影响诚挚致歉”,其余的公司连这个态度都没有。
翻看那几家公司的公告,全是冷冰冰的表述,比如说产品在有的省市抽检有问题、有的省市没问题,言下之意似乎是说问题也不大,产品不是都有问题;还有的说涉及的药品销售收入不过数十万,对公司影响不大,言下之意似乎是说就算全销毁了也不足以撼动公司根基之万一。可是,医药企业如果丢了消费者的信任,这难道不是要命的问题吗?如果医药企业不能传递出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的高度重视,这样的公司能让人有信心么?还有关于召回问题,对于已经销售在外的不合格批次产品,公司到底采取了些什么措施来确保召回的效率?很遗憾,也没见到哪家公司对此略作说明。
还有对投资者的责任。产品铬超标,这是件大事,还可能影响公司股价,投资者也非常关心。公司必须对投资者也做点交代。公告说明情况是最基本的义务,如果来不及在周一刊登公告,那么至少先行停牌吧,这也是对股东负责任的做法。令人遗憾的是,好几天过去了,还有好几家上市药企,比如鲁抗医药等,既不停牌,也没公告。真是令人无法理解,是公司高管迟钝到还没关注到这事,还是漠然到觉得这事根本不算什么?
此外,有的公司也跟我们做了沟通,说这次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名单中有他们,之所以没做公告,是因为在4月份该批次产品已经被曝光过一次,当时已经发过公告。不过,普通投资者恐怕很难清晰分辨出两次舆情指向的是否是同一件事,更负责任的做法,应当是针对再次高涨的舆情再做一次公告,以安慰投资者的情绪。还有两家公司,孤零零地停牌了两天,公告还没出来。严格说来,这样的工作效率确实低了点。假如是想等复检公告出来,中间到底会等多少天,公司有把握吗?如果复检结果出不来,难道就一直停下去?
医药企业,不能危害消费者健康是基本的底线,不容逾越。上市药企,更承担着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责任。一次铬超标危机,既是对涉事公司的警示,也是对全行业的提醒。上市药企们,要对得起自己身上的那份责任。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