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发布预警:钢贸企业骗取银行贷款

2012年05月17日 11:10 436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银行风险预警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钢材是本大利微资金密集型生意,钢材贸易类似房地产,对应的现金流大,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特别是去年市场价格波动加剧,风险加大。
  入驻钢市的钢贸商户,若需要依靠钢市的担保获得银行贷款,则必须向钢市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款项,市场以此来组建一个担保公司或者建立一个类似联保的基金会,这也是钢贸融资平台和银行风险被放大的由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钢材市场入驻商户的保证金比例为20%~30%,个别比例较高,能达到40%。在申请贷款前,它必须将“保证金”打到钢市老板的账上,否则贷款肯定下不来;而要拿回这笔“保证金”,它需要先行还清贷款。
  这也意味着,如果公司实际需要500万资金,它就必须申请1000万贷款额度。具体做法是:在钢市做担保后,它必须支付300万(即贷款的30%)作为钢市要求其支付的“保证金”;之后,它需要再支付200万(即贷款的20%)作为银行要求其支付的“保证金”。
  银行每放一笔贷款,基金会就能收到企业的担保费、保证金、出库费等不菲的中间收入。银行融资成本加市场和担保公司的成本,总融资成本应不低于25%。
  上述人士称,虽然商户都知道保证金制度不合理,但因为银行怕风险,没有钢材市场的担保,或是由市场组织的联保互保就不批贷款,所以为了获贷,商户只好同意。然而,并非交给钢市保证金,入驻商户就能顺利拿到银行贷款。“雁过拔毛”的除了钢市之外,还有贷款银行。
  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更大的风险,部分钢贸企业重复质押尤其严重。一套交易发票对付多家银行,企业之间虚开发票,空提营业额,有时就用复印件。
  “做生意的时候集体担保,跑路的时候集体逃跑,所谓的联保和反担保形同虚设。”一家上过当的银行支行长说。
  此前,钢贸贷款的融资黑洞已经引起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一季度以来,多次监管例会中均向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提示,多家银行总行发文或派出工作组前往“重灾区”摸底排查。
  而此次银监会的通知则要求,贷前调查要准确了解钢材贸易企业的真实用途,不能以担保、抵押,或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代替对贷款企业还款能力的评估;加强贷后检查,跟踪贷款走向,确保贷款用于约定用途。
  同时上述通知还提醒银行,要准确研判国际大环境下出口放缓及国内商品房和汽车项目采购减少,对钢材需求乃至其下游钢材贸易企业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调整有关信贷策略。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