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国有企业脊梁助推经济腾飞

2012年05月14日 14:3 44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中国的“中”字离不开中间那一竖,那一竖是“中”的脊梁,那一竖让“中”站起来了,让“国”威起来了。放眼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企就是中国经济的那一竖,那一竖是支撑中国经济的脊梁。
  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有企业一直阔步前行。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企业500强中,共有59家国企榜上有名,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更是位列前十。这59家国企中,当年新增的超过10家,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尤其是作为国企核心的中央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活力与竞争力:“十一五”期间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即使是在最困难的2008年,中央企业利润同比虽下降30.8%,但上交税金不降反升,达到10426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17%,成为社会事业的支撑力量。
  国企脊梁助推经济腾飞,中流砥柱挺立世界潮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改革时,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笔者在国有企业工作了近三十年,对国有企业以国家利益为重,甘愿承担社会事业责任的大局意识深有感触,尽管从深层次上不能对公有制企业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但或多或少也有自己的浅见与看法。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成为社会事业支撑力量的同时,一些声音评价国企,往往想到的却是垄断暴利、高薪低效,这样的“负面”词汇。某些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谈到国企总是戴着有色眼镜说三道四。不可否认,一种体制的存在需要在改革中完善,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更不能用手电筒心理专挑毛病。屹立世界之林的中国经济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走向世界500强的实践证明,国企是中国经济站起来的“脊梁”。国企不可能依照西方体制、西方文化来发展中国的公有制经济,而是在“走出去,请进来”中引进、消化、吸收、学习、完善中国特色的公有制经济,向跨国公司看齐,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国企,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支撑社会事业的主要力量。对于那些千方百计异化国企发展的声音应该高度关注,据《瞭望》新闻周刊:“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显露出了更多的担忧和不满,遏制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意图已相当明显,并且已经开始行动。”不可否认,今日之国企,自身仍存在一些需要深化改革的问题,但用过于苛刻的言辞来形容这些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不免有失公允。无论从承担公共责任还是从国有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进步来讲,国有企业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自身所取得的进步都有目共睹。笔者以为,中国的公有制经济不但要发展,而且应该在规范中进一步壮大。
  国有企业是维护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安全的基础,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民生建设的支撑,是以自主创新支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经济基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利国利民利千秋,国企在社会责任的担当中真正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2011年1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指出,2011年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仍领先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且央企责任指数年度增幅最大,外企其次,而民企略有退步。具体与2010年相比,国企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其中,央企的发展指数从37.5分上升为44.35分,增长了7分;民企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则从13.9下降到13.35,后退0.55分。外企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从9分上升到12.6分,增长4分。当然,我们不能说中国社科院这个报告是检验企业社会责任的唯一标准,但不失为人们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依据。实际上,就近些年,每次中国的捐款救灾而言,一般国企的表现与其他企业就不一样。一个国家有这样的企业确实是民之福焉。
  国企发展的实践证明,世界500强的跨越,社会责任的担当,在战胜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在战胜各种困难过程中,国企都担当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脊梁”的国企成为了“中”的那一竖,让中国站立起来了,让中国威武起来了,正是国企脊梁的挺立,才更加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其主导作用和影响力充分显现。因此,只有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企才会在“中国特色”中成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强大主力军。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