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五种方式降价竞争
2012年03月30日 9:27 262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三是付款方式不同造成的煤炭价格下滑
在煤炭供应紧张的时候,由于煤炭供不应求,煤炭企业多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进行销售,而且付款都必须是现汇,需求客户只能拿现汇才能购到煤炭,这样无疑减少了资金占用成本,甚至可以短时间内占用客户的资金进行周转。但是,在煤炭库存积压,产品供过于求时,由于煤炭企业急于减少库存,急于稳定及开拓市场,既使购煤客户没有先支付现汇,用承兑汇票、甚至银行信用证购煤,煤炭企业也只有收下,给客户发煤;有时,为了稳定客户、开拓市场,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主动接受客户的承兑汇票、信用证销售煤炭。这样,承兑汇票及信用证贴息都有煤炭生产经营企业支付,无疑增加了煤炭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了煤炭的实际销售价格。据煤炭营销人员王展介绍,以目前河南神火集团为例,假如贫瘦精煤销售价格是1500元/吨,收6个月期的承兑汇票,基本上月贴息0.5%左右,半年每吨贴息相当于45元,和收取现汇相比增加了每吨45元的财务成本,相当于煤炭价格下降了45元,这45元就算实体经济企业给从事虚拟经济的金融企业银行打工了,利润给银行了,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受损失了。
四是购煤客户不履约付款,供煤企业被迫降价
由于煤炭市场供过于求,产品积压,库存增加,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为了缓解煤炭库存积压的压力,减少资金占用,开拓煤炭市场,增加煤炭销售,采取货送到厂家再付款的方式销售煤炭。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煤炭需求企业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及时支付煤款,但是,也有个别煤炭需求企业,不能及时支付煤款,甚至出现极个别煤炭需求企业恶意拖欠货款或赖账不付款的情况。这样,由于煤炭企业不能够及时得到货款或得不到货款,只能忍气吞声增加财务成本,实际上达到了被迫降价的效果。据神火集团公司煤炭销售人员张劲介绍,上世纪90年代煤炭滞销严重的时候,由于煤炭市场疲软,煤炭销路不畅,上海某煤炭贸易公司赊销神火集团的煤炭,并承诺货到付款;可是,煤炭发到后迟迟没有付款,几年后才给以商品的形式抵附煤款,购货方还很横:要么不给煤款,要么用葡萄酒抵附煤款。神火集团公司只能忍气吞声,接受用将要过期的质次价高的葡萄酒每瓶抵煤款40多元的条件来冲抵货款,减少经营损失,发给职工食用。
对于煤炭需求客户来说,在煤炭市场大量库存积压,煤炭供过于求,煤炭销售不畅,煤满为患的情况下,一些煤炭需求企业为了压缩库存,降低成本,买个“好价钱”,不顾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及供货客商的合理利润,不讲信誉,肆无忌惮的压级压价,把本来符合质量标准的优质煤炭产品化验为“劣质产品”,明目张胆地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优质产品,把优质产品当做不合格产品收购,煤炭企业和供应商也只能忍气吞声。如山的鲁北化工集团就采取过恶意压级压价的办法坑害过供煤客户。有的企业不仅以低廉价格购买优质产品,而且还不及时支付货款,甚至不支付货款,造成煤炭企业及供应商损失惨重。煤炭企业的实际销售价格下滑在所难免。
五是煤炭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竞争降价
在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不同的煤炭企业之间,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为了稳定煤炭需求客户,为了压缩煤炭库存,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往往采取价格竞争的办法,以求掌握煤炭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这样,不同的煤炭企业之间,特别是处于相同地区或具有相同煤种的煤炭企业,在煤炭滞销时为了更好的占领市场,企业之间相互刺探经济情报、打探价格信息,你降价,我也降价,并尽量提早降价,以把握主动,吸引客户。这样,就出现了煤炭企业之间竞相降价的情况。如陕西韩城的贫瘦煤降价后,河南许昌矿区的贫瘦煤、河南鹤壁矿区的贫瘦煤都先后采取了降价措施,甚至出现了不同矿区、统一煤种连续不断降价的情况。
当然,在具体的市场竞争中,在煤炭价格下降的过程中,煤炭价格的下滑方式虽有多种方式,但是,往往在煤炭价格下滑过程中,价格的下降并不是采取单一的降价方式,而是几种降价方式的综合体,如可以采取既提高煤炭质量标准,又降低煤炭销售价格同步进行等。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煤炭降价对煤炭生产经营企业无疑是一个噩耗,但对煤炭需求企业来说,无疑可以保障供应,降低企业的煤炭采购成本,压缩生产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煤炭降价的过程中得到好处。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