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钛白粉企业话语权缺失
2012年03月16日 10:18 3110次浏览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分类: 相关新闻
国内钛白粉企业缺定价权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钛白粉价格从12000元/吨持续上涨至24000元/吨,涨幅已超一倍。国内主营为钛白粉的佰利联(002601,股吧)(002601,SZ)发布的201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营业利润4.234亿元,增幅138.44%。“公司生产经营总体状况良好,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主导产品金红石型钛白粉产销量增加,销售价格上涨,毛利率上升所致。”
而国内一些主营钛白粉的中小企业,虽然没有获得佰利联那样翻倍的利润,但在2011年,他们同样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南昌万方化工有限公司的万先生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去年,公司利润同比上涨50%。不过,万先生表示,他们取得的成绩,显然是受钛白粉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像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就连国内的一些大企业,也缺乏议价能力,价格走向都是依据国际市场的价格而定。”有着10余年从业经验的万先生认为,导致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议价能力的首要原因是产品质量,“国际大型企业多数采用氯化法生产工艺,而国内这样的生产商仅锦州钛业一家,其余50~60家均为硫酸法生产商,工艺上带来的产品质量差异无法逃避,尤其在白度、耐候性等方面,直接导致了国外产品的专有市场。”
万先生的说法也得到了杨逊的认同,他说,除了产品质量之外,国际市场对钛精矿等资源的高度控制,也成为其掌握话语权的重要保证,“国内钛精矿、高钛渣等原料资源有限,多数生产上依靠从越南、澳大利亚进口维持原料供应,有时候还要看供应国政府的脸色 (7月越南停止出口钛精矿),所以在原料上与国际生产商相比也有吃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外品牌效应根深蒂固。”杨逊说,国外产品的长期垄断地位树立了他们在行业内的长期品牌效应,这一点深深影响着绝大多数下游企业,“因此,虽然中国的钛白粉产能世界第一,但是始终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1] [2]
责任编辑: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