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低价倾销:多晶硅企业停产潮来

2012年03月15日 10:31 16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集中7家多晶硅企业之多的四川,目前仅有两家能够生产,但这仅是中国多晶硅行业大规模停产一个缩影。
  这7家企业分别是:雅安永旺硅业、新光硅业、东气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乐电天威,对应产能分别为:600吨、1260吨、2200吨、3500吨、4000吨、3000吨和3000吨,此中目前仍在生产的有瑞能和永祥。
  “全国的情况和四川相同,目前八成企业已近停产,即便开的更多基本上都是半开半停状态。”3月14日,四川一个多晶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瑞能情况特殊,因为其是昱辉阳光旗下企业,昱辉要求其满负荷运转以满足自身的硅片生产要求。
  多晶硅行业为化学工业,如果机器长期不运行,就会面临炉体污染和腐蚀等问题,维护成本相当高昂,而目前国内停产多晶硅企业停产期已近5个月之久。
  四川停产的5家企业中,有4家均入围工信部首批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之列。
  2011年工信部首批符合《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多晶硅企业名单公布,共计有20家企业:江苏中能、中硅高科、大全、赛维LDK、新光、峨眉、天威四川硅业、瑞能、永祥、乐电天威、天宏、黄河、亚洲硅业、中宁、南玻、昆明冶研、内蒙神舟、内蒙盾安、宁夏宁电、特变电工(600089,股吧)。目前国内在建及已建成多晶硅企业总计有69家,后期仍有可能有第二、第三批名单出炉。
  2011年1-3月份多晶硅主流价格在90美元/公斤上下浮动,而后随着3月份意大利补贴政策出台及欧洲各国需求减少,全球光伏市场急转而下,11月份多晶硅价格已跌至30美元/公斤,触破中国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成本底线。“20家企业,8成已经停产,产能全开的不超过3家。”一位光伏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全球光伏行业低迷,包括美国瓦克、MEMC,韩国OCI等大厂均低价或以亏本价格向中国出售多晶硅,“它们的报价都在21-22美元/公斤左右,国内企业的成本多在35美元/公斤以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前述四川多晶硅企业负责人介绍,洛阳硅业、亚洲硅业、阳光硅业、南玻旗下多晶硅也只能开一部分,“宁夏国电、昆明冶研新材料则停了”,内蒙的基本停完。
  “我们不会去收购四川的多晶硅企业。”中国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保利协鑫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汪满健澄清,四川多晶硅企业多数技术老、产能小、生产能耗较高,不是好的整合对象。保利协鑫先前并购的四川硅业,“仅是硅粉企业,是生产多晶硅所需要的原材料”。
  外企低价倾销: 多晶硅企业停产潮来
  永祥的大股东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也表示,公司讨论过合作并购等,“但是理论上可行现实上行不通,原因是过去建的生产线,固定资产投资、工艺选型等并不具备今天的经济性。过去花了10亿元的,今天可能只需5亿元,你把不合理的打折,把10亿元的打折成2亿元,但是别人不愿意,难以简单达成共识。”
  大企业不愿意并购,破产似乎成为众多多晶硅企业最终归途,而浙江协成硅业则成为多晶硅企业破产的第一例。
  协成硅业成立于2008年7月,目前具备300吨的多晶硅产能,并计划到2011年建成产能3300吨和4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然而这一宏图在2011年12月被迫戛然而止。
  协成硅业人士仅表示“仍在法院走程序”,但承认目前仍无接手者出现。
  汪满健认为,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安装市场仍然比较低迷,明年增长的后劲集中于中美两国,“但考虑到国内外多晶硅大厂产能的集中投放,如国内中能6.5万吨和赛维LDK2.5万吨产能的投放,多晶硅价格会长期在30美元/公斤左右徘徊,国内多晶硅企业多数仍难以避免倒闭命运”。
  为挽救国内摇摇欲坠的众多多晶硅企业,国内数家多晶硅厂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对美多晶硅企业提起“双反”诉讼,防止美国多晶硅企业对中国的低价倾销而伤害到国内产业。
  2011年,我国总计进口多晶硅64613.86吨,同比增长36.00%;此中,自美国进口17476.32吨,仅次于韩国。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