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矿产信托快速膨胀后的风险泡沫

2012年02月16日 10:7 41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0

  从135亿元到480亿元,快速膨胀的背后,矿产信托风险已在骤然放大。在房地产信托被迫收紧之后,高收益率的矿产信托无疑成了最佳的“接棒者”。据经济导报记者粗略统计,2011年,矿产信托总计发行规模将达到480亿元,远远高于2010年135亿元的水平。而且,这一状态还有可能在今年延续。“进入2月份,已经有两款矿产信托产品问世。”10日,用益信托分析师颜玉霞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但是,矿产信托的风险也已经悄然来临,近期爆出“泰莱信托”遭遇“三无门”、“吉信·松花江20号栾川财富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提前清算等事件,正在告诉市场“风险来了”。
  矿产信托多无收益尽管国投信托的首席风险控制官一再表示信披合规,但是市场对矿产信托这一高收益产品的信心,却已经开始瓦解。1月18日,国投信托成立了规模为2亿元的国投信托山西泰莱能源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即“泰莱信托”,借款方为专注于矿产资源的山西泰莱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泰莱公司”)。但是,市场上的投资者很快就发现,泰莱公司根本就是一个无纳税、无营收、无充足抵押资产的“三无”企业。大热一时的矿产信托风险迅速浮出水面。导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包括泰莱信托在内,多个矿产信托都缺乏设立的基本条件。成立于2006年10月的新疆创越能源集团,截至2010年底营业收入却为零,但其同样从信托业获得资金。2010年8月,华能贵诚信托为新疆创越能源集团发行了1亿元、期限为一年的信托贷款产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产品到期后,五矿信托接棒,在去年12月为其成立了规模为4800万元、期限两年的信托贷款产品,除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还用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王家门钼多金属矿”股权转让款和勘探开发。由中融信托发起的金龙川煤矿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存在类似问题。据了解,金川龙煤矿至今仍在矿建阶段,未产生经营收入,而其技改项目总投资2.32亿元中,信托资金占比竟达66.8%。规模成倍增长数据显示,去年共有28家信托公司成立了矿产信托88款,募集资金约为480亿元。此外,矿产信托的收益率也节节攀升,去年三季度平均为9.77%,四季度则升至10.57%。
  而据用益信托提供的数据,2010年全年,仅21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60款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135.99亿元。“事实上,去年下半年是矿产信托的一个高峰,尤其是第三季度,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矿产资源上来了。”颜玉霞告诉导报记者。根据统计数据,去年三季度共有19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35款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其中发行数量最多的是华融信托、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分别发行了4款产品。除此之外,外贸信托、华能信托、华鑫信托也均有涉及。“矿产资源企业同房地产企业一样,是银行贷款占比较大的行业。随着"十二五"规划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逐步落实,矿企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加大,跨国融资、银行信贷、国内资本市场等都被运用来融资。而信托作为近几年发展迅猛的融资平台,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各大矿企融资的补充工具。”颜玉霞说。“从去年开始,监管层多次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风险提示,对其进行规模和增速控制,导致了房地产信托发行量大幅下降。少了房地产项目,信托机构就得找寻新的投资方向。而矿产信托由于收益较高,成为了信托机构发展的重点。”颜玉霞说。风险居高不下“矿产信托所面临的风险与矿产本身就有很大关系,矿产开采有什么风险,其信托产品也会有相应的风险。”颜玉霞对导报记者表示,矿产资源由矿石变成价值,需要经过勘探、开采等过程,而这其中就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况且,矿产信托产品在设立时,其所属资源仅仅经过勘探评估,能不能开采出来还很难说。一旦开采结果达不到预期,其信托产品偿付可能就难以保证。”颜玉霞说。
  据了解,矿产能源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矿业权,而大型设备多为租赁,固定资产相对较少,尤其是可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更少。对于采矿企业来说,矿权证是其命脉。2000年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第55条明确规定了矿业权,即探矿权、采矿权是可以抵押的。“尽管抵押物须经评估机构评估,且抵押价值不能高于评估价值,但是,由于矿产资源埋藏在地表之下,矿产品的储量是建立在矿产勘查基础上的,所以评估价值和实际价值可能相差很大。”颜玉霞对导报记者表示,除此之外,矿业权受政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套现并不容易。导报记者从一注册评估师处了解到,矿产资源的评估同样存在不确定性,如果仅针对少数几个采矿权设立一款信托产品,很容易“一损俱损”。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