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钛集团:2011年生产经营亮点纷呈

2012年02月02日 10:29 340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2011年,宝钛集团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创新经营,拓展市场,不断推进精益管理持续改进工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生产经营取得了优异成绩,营业收入在2010年跨过百亿元大关的基础上又迈上了135亿元的台阶,共生产有色金属产品213440吨,同比增长28.18%,其中完成主导产品钛材1.8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顺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高点起步、良好开局。


  盘点2011年的工作,宝钛集团可谓亮点纷呈:
  ——创新经营成果显著。2011年,全球经济虽呈复苏态势,航空业和军工市场形势趋于好转,但行业产能过剩,原材料海绵钛价格波动频繁,成本压力不断增大,盈利空间急剧缩小。面对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公司审时度势,采取机动灵活的营销策略,凭借良好的产品信誉和品牌优势,牢牢抓住电力、化工等行业大项目较多的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拼抢市场,抢抓订单,扩大中高端市场份额绝对量和销售总量;公司领导分头带队进行高层互访,加强战略合作,稳定市场份额;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和销售模式变革,拓宽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快捷服务;努力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
  经过不懈努力,订货额有较大幅度增长。除医用、建筑等重点领域外,装备制造新开发客户已占总客户数40%以上;复合材市场在雄踞电厂烟囱用复合板榜首的基础上,逐渐开发在石化等领域的应用,共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43%。对外贸易方面,公司在继续加强与波音、古德里奇、庞巴迪等知名公司战略合作的同时,首次与日本一公司签订钛棒合同,将宝钛钛材成功打入日本宇航市场;全年开发俄罗斯、韩国、欧洲等地区新市场、新客户33个。全年外贸订货量和订货额同比增加142%和128%,其中,钛板、钛棒、铸锭订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精益管理初见成效。为了转变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于2011年年初正式启动精益管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举办认知培训、座谈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方式大力宣贯精益管理理念;成立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制度,建立起全员全方位精益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并加强效能监察和重大事项检查督办。
  通过一年的摸索与实践,精益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产现场管理均有了很大改善。设备环境整洁,物料堆放整齐,安全通道畅通,现场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精益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精益管理实施后,既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安全生产,广大职工从中受益,纷纷接受精益理念,改变了惯有的思维模式,增强了全员参与精益5S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成本控制效果明显。公司加强市场跟踪和调研,想方设法降低采购成本,仅海绵钛采购一项就节约大量资金;依托备品备件库存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辅料、工模具、备品备件的管理,有效降低了库存和成本。二是生产周期明显缩短。公司狠抓精益生产,实施全程跟踪管理,尤其对关键合同、重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明确目标、完成结点和责任人,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灵活有序地组织生产,产能瓶颈得以缓解,生产周期明显缩短。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公司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依托,扎实、有效地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国家技术中心500万平台建设支持项目、“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及博士后、院士引进工作进展顺利。争取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科研项目,及“大客”配套科研项目、大飞机用钛合金材料研制保障条件建设等17项科研项目。
  公司不断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升级,组织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重点开展了《工业级锆加工材技术成果的转化》、《石油行业用高性能钛合金挤压管材研制开发》等40多项工艺创新和开发项目,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工业级锆加工材技术成果的转化》项目,打破了我国工业级锆材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了工业锆材国产化的重大突破,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商务部等部委的认可,宝钛工业级锆及锆合金材料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石油行业用高性能钛合金挤压管材研制开发》项目,将大大延长石油装备的使用寿命,对提升产品档次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获得了“陕西省新产品开发”项目。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财政部首批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被陕西省批准在宝钛工业园建设“宝鸡军民用新材料产业园”。
  2011年,公司担任陕西省钛及稀有金属材料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并通过积极协办第十二届世界钛会,成功承办“国际钛合金材料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高峰论坛”,加强了与世界钛业同仁的技术交流,彰显了自身的科研实力,扩大了公司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技改技措进展顺利。公司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工作,把加快重大技改项目和宝钛工业园建设作为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和技术实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战略部署。2011年,公司进一步加快技改建设步伐,在各项目组、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除新开工的异型管项目外,宝钛工业园其他入园项目,如钛带生产线、万吨自由锻压机、钛棒丝材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项目,有的已基本建成,有的已进入热调试、试生产或正式生产阶段。技术改造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公司整体装备水平和配套能力,增强了公司经济硬实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资本运作有效推进。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以项目合作和整合相关产业等为载体,加快资本运作步伐,并扩大对外合作,将资本运作与国际化相结合,力争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南京宝色股份公司创业板IPO项目进展顺利。公司积极引入与主导产业、产品相关的投资,不断延伸产业链,与国外两家公司进行了钛、锆资源开发的前期论证工作;与上海、山西等地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进行钛及不锈钢高尔夫球头,钛、不锈钢、镍加工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
  最近,公司召开了十届一次职代会,确立了2012年的整体工作思路,提出了“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力争完成主导产品钛材产量突破1.9万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平稳增长”的奋斗目标,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全面开创宝钛科学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TT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