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3840会战”
2009年08月17日 13:32 2682次浏览 来源: 国资委离退休老干部局 分类: 事件篇 作者: 沃廷枢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902厂)是一个主要为我国军工产业研制、生产稀有、难熔金属产品的工厂。
1958年中央军委决定建设“0九”工程。当时,有关部委的研究院所为此工程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业建厂初期的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接受的第一个军工任务就是“0九”工程。
1967年5月25日,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了“5.25”会议,聂荣臻元帅亲临现场讲话布置任务。同年9月,中央军委又为加速“0九”工程进度,发出了建国以来的第二号《特别公函》,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全力以赴完成“0九”任务。我有幸代表902厂参加了“5.25”会议。
当时,我国核潜艇的制造处于调研阶段,其动力装置的核心材料锆包套管、铪控制棒等都处于科研试制的起步阶段。
1969年初,冶金部正式给902厂下达了13种规格的锆、铪材任务。其中首批试制任务是以φ8无缝锆管3840根为重点。全厂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工人在“一切为军工服务”的精神鼓舞下,投入了“3840”大会战。当时,主要担负生产的几个车间尚未峻工,在工艺、设备、检测仪器都不健全的情况下,广大职工凭着高度的责任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造精神、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优势、拼命忘我的干劲,攻克了道道难关,终于在1970年3月,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通过了冶金部、核工业部认可、验收。此后,转入成批生产。有关核潜艇反应堆用材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大会和科技进步特等奖(子项奖)、有色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核反应堆是高科技成果,特别是潜艇里的反应堆要求更苛刻。一个堆里上万支φ8锆管,管子里装核燃料,起动后高温、高压、高辐射,只要有一两根管子出问题,后果就十分严重。因此,当时就以“万无一失”的要求,作为研究、生产、检测各项工作的标准,生产出每一根管子。
为了完成“3840”任务,在会战中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生产难关。首先是合金成份的均衡控制,低熔点的金属锡是锆-2合金的主要元素,但熔点比重都与锆金属差很多,很容易产生偏差,通过用合金包的办法,压电极时加入合金元素,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稀有金属活性大,冷轧过程中易粘辊,造成划伤、压坑等缺陷。采用了特殊的润滑剂及特殊的冷却方法,效果良好,使生产顺利进行。在φ8管材矫直时,原设备的矫直辊达不到要求,不能生产出符合精度要求的管材,机加车间的技术人员想办法,硬是在普通车床上设计制造了专用胎具,终于在老式矫直机上,生产出了合格管材。为了高品质,万无一失,对成品必须严格把关,每根φ8成品锆管都须经过水压、β射线、测厚、气动量仪测内径及椭圆度、超声波探伤、滑流旋转探伤、滑流穿透式探伤,在探伤过程中都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图表。
锆管表面缺陷(凹坑、麻点、裂缝等)不得大于五道(0.005mm),而技术人员却按3道来要求(人头发粗细的一半),为了验证测试的准确性,对仪器认定的缺陷处做金相断面检测,最后确认。但是,对仪器未测出缺陷的部位如何证明没有问题呢?一般用途的管子只要仪器未测出缺陷就算合格,但核反应堆锆管不行。经研究后,动员了数名专业金相工作人员,硬是把未测出缺陷的部分,一道道的磨掉,一边磨一边观察,确认没有缺陷后,才证明了仪器的正确性。经过十几天的昼夜奋战,终于完成此项工作。
“0九”工程核反应堆元仲盒是φ73毫米的锆-2合金管,当时冷轧管椭圆度达不到要求,还没有合适的矫直机,经研究采用中碳钢棒插入其中,利用碳钢和锆管热膨胀系数不同的原理,进行校直,效果良好。管棒在真空炉中退火,降温时间太长,后由厚壁钢管代替钢棒,使退火时间由80多小时降到20多小时,大大提高了效率。其它规格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也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难题,都被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一一克服。
在检测产品的仪器上超声用记录仪,国产的速度跟不上,就用进口心电图记录仪改装。仪器移动运行的架子刚度不够,就用重型钢轨改制。七种检测仪器无一不是经过多方精心研制出来的。
在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0九”工程任务后,902厂进一步研制了锆-4等多种规格新型军用和民用核反应堆材料,基本满足了我国军工和民用核反应堆用各种稀有金属制品需求。
“3840”会战已过去40多年,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已从一个艰苦创业的三线企业,发展成我国军工、高科技需求新材料的研发基地,成为目前国内稀有金属材料品种多、产量大、设备全、专业化程度高的国家新技术企业。坚信该企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将再创更辉煌的篇章。
(作者介绍:沃廷枢,1933年出生,退休干部,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